偈颂十五首(其十)

今年月,去年月,四海九州同皎洁。

去年人,今年人,鼻孔依前搭上唇。

只道年年人与月,一回相见一回新。

或修行,蔌供养,马师鼓起无风浪。

争如此夜十分圆,人在妙峰孤顶上。

形式: 偈颂

翻译

今年的月亮,去年的月亮,四海九州都同样明亮。
去年的人,今年的人,鼻子依旧对着嘴唇。
只以为每年的月圆人团圆,每一次相见都带来新的感受。
有的人在修行,有的人在供养,马师的鼓声在寂静中激起波澜。
怎比得上今夜的月圆如镜,人在妙峰山的孤独山顶上。

注释

月:指代农历每月十五的满月。
人:泛指世间众人。
修行:佛教中指通过修炼提升精神境界的行为。
供养:对佛、神或尊长提供食物、财物等以示敬意。
马师鼓: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法师或僧侣敲击的法鼓。
孤顶:山顶孤立无伴,形容人处之境地。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月亮为引子,寓言人生哲理。"今年月,去年月,四海九州同皎洁",诗人描绘了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月亮的光辉普照大地,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恒常不变。"去年人,今年人,鼻孔依前搭上唇",看似写人的生理特征,实则暗示人事的流转,人们的面貌虽有变化,但基本的生活状态依旧。

"只道年年人与月,一回相见一回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人们在岁月中不断成长,每一次与月亮相见都带来新的体验和感悟。"或修行,蔌供养,马师鼓起无风浪",借修行和供奉的意象,比喻内心的平静与超越世俗的追求,即使生活中有波折,也能如马师鼓般激起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争如此夜十分圆,人在妙峰孤顶上",以满月的圆满形象,象征人生的最高境界,人在妙峰之巅,寓意超脱尘世,达到精神上的高峰。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41)

释宝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五首(其四)

便是犹陪句,如何已涉言。

须知言句外,声色不相干。

形式: 偈颂

偈颂十五首(其二)

六月初一,烧空赤日。十字街头,雪深一尺。

扫除不暇,回避不及。

冻得东村廖胡子,半夜著鞋水上立。

形式: 偈颂

梅林分韵得泽字

江路岁峥嵘,酸风更萧瑟。

发兴访梅花,主盟得诗伯。

孤芳有馀妍,初不带脂泽。

香度竹篱短,影摇溪水碧。

同时饮中仙,著我林下客。

春槽沸滴红,满坐喧举白。

浇胸独茗碗,臭味曾不隔。

公今日边去,陛下正前席。

请看枝头春,中有和羹实。

反骚试与题,不碍心铁石。

形式: 古风

寓宿洞霄

窈窕门前九锁山,琮琤石角千层水。

白云影里阅群仙,风断木犀香未已。

我从青城大面来,羽衣驾鹤欣相陪。

五峰去此在咫尺,肯惜杖屦时徘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