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苏属国妇诗

良人与我期,不谓当过时。

秋风忽送节,白露凝前基。

怆怆独凉枕,搔搔孤月帷。

忽听西北雁,似从寒海湄。

果衔万里书,中有生离辞。

惟言长别矣,不复道相思。

胡羊久剽夺,汉节故支持。

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

空怀之死誓,远劳同穴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萧衍的作品,名为《代苏属国妇诗》。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以及对家国之情的深沉感慨。

"良人与我期,不谓当过时。秋风忽送节,白露凝前基。"

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期待与失望交织的情境。诗人所托之良人,即是远方的丈夫或亲人,他们之间有着约定,但现实却让这份期盼变得遥不可及。秋风送来的是季节的更迭,而白露凝结在前院的台阶上,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积淀。

"怆怆独凉枕,搔搔孤月帷。"

这里,“怆怆”形容心中的哀伤与不安,而“凉枕”则是夜不能寐的写照。“搔搔”表现了诗人在孤冷的月光下,拨弄着窗棂或帘钩的情景,透露出内心的寂寞与无聊。

"忽听西北雁,似从寒海湄。"

突然听到远方传来的雁鸣声,如同是来自遥远的寒冷之地——“寒海”给人以广阔而又荒凉的感觉,这里的“雁”不仅是一种鸟类,也常常象征着边塞的孤独与寂寞。

"果衔万里书,中有生离辞。"

诗中的“果”是指雁鸟,它衔带着一封跨越万里的书信,而这封信中包含了生离死别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

"惟言长别矣,不复道相思。"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境,长时间的分别让人几乎不敢再提及相思的情愫,因为它带来的痛楚太过沉重。

"胡羊久剽夺,汉节故支持。"

“胡羊”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所饲养的羊群,而“剽夺”则是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汉节”则是对古代汉朝边塞将士的一种怀念之情,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家国安危的关切。

"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

“帛”在这里指的是书信或锦帛,而“帛上看未终”则是说诗人还未读完手中的信件,因为其中的情感波动让她无法继续阅读。而“脸下泪如丝”形容了诗人的眼泪像细丝一样不断地流淌,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伤。

"空怀之死誓,远劳同穴诗。"

最后两句,“空怀之死誓”中的“空怀”可能是指对逝去之事的无尽思念或遗憾,而“死誓”则是一种生死契约的比喻,表达了对亲人或丈夫的承诺与牵挂。“远劳同穴诗”则是在表达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会像陪伴在墓穴中一样,用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劳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国家边塞的关怀。萧衍以其精湛的笔法,将这种复杂的情感世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收录诗词(93)

萧衍(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练儿。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南梁建立。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字:叔达
  • 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
  • 生卒年:464年-549年

相关古诗词

古意诗二首(其一)

飞鸟起离离,惊散忽差池。

嗷嘈绕树上,翩翩集寒枝。

既悲征役久,偏伤垄上儿。

寄言闺中妾,此心讵能知。

不见松萝上,叶落根不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古意诗二首(其二)

当春有一草,绿花复垂枝。

云是忘忧物,生在北堂陲。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差池低复起,此芳性不移。

飞蝶双复只,此心人莫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白纻辞二首(其一)

朱丝玉柱罗象筵。飞琯促节舞少年。

短歌流目未肯前。含笑一转私自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白纻辞二首(其二)

纤腰袅袅不任衣。娇怨独立特为谁。

赴曲君前未忍归。上声急调中心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