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宁境寺涵碧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湖上禅居景象。首句“老衲筑轩湖上头”,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一个老僧在湖边建起小屋,寓居修行。次句“半间曾借数宵留”则暗示了此处是诗人暂时的避风港,夜晚也在此度过。
“窗迎紫翠千峰月,帘捲玻璃万顷秋”两句,通过窗户和帘幕,展现出轩内视野的开阔与自然景色的壮丽。窗外是千峰竞秀,映衬着皎洁的月色;室内则是如玻璃般透明的帘幕,卷起的是无尽的秋意,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
“别浦暝时迷远树,沧洲明处见飞鸥”进一步描绘了湖景的变换,傍晚时分,远处的树林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而近处的沧洲(水边洲渚)则因明亮的光线清晰可见飞翔的鸥鸟,动静结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定回坐待波澜静,一点珠光夜不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期待,他静静地坐着,等待湖面的波澜平息,仿佛那湖中的月光就像一颗明珠,即使黑夜降临也不愿离去,寓意着内心的澄澈与对禅意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湖上禅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禅心与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