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境寺涵碧轩

老衲筑轩湖上头,半间曾借数宵留。

窗迎紫翠千峰月,帘捲玻璃万顷秋。

别浦暝时迷远树,沧洲明处见飞鸥。

定回坐待波澜静,一点珠光夜不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宁境寺涵碧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湖上禅居景象。首句“老衲筑轩湖上头”,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一个老僧在湖边建起小屋,寓居修行。次句“半间曾借数宵留”则暗示了此处是诗人暂时的避风港,夜晚也在此度过。

“窗迎紫翠千峰月,帘捲玻璃万顷秋”两句,通过窗户和帘幕,展现出轩内视野的开阔与自然景色的壮丽。窗外是千峰竞秀,映衬着皎洁的月色;室内则是如玻璃般透明的帘幕,卷起的是无尽的秋意,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

“别浦暝时迷远树,沧洲明处见飞鸥”进一步描绘了湖景的变换,傍晚时分,远处的树林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而近处的沧洲(水边洲渚)则因明亮的光线清晰可见飞翔的鸥鸟,动静结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定回坐待波澜静,一点珠光夜不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期待,他静静地坐着,等待湖面的波澜平息,仿佛那湖中的月光就像一颗明珠,即使黑夜降临也不愿离去,寓意着内心的澄澈与对禅意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湖上禅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禅心与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542)

成廷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字:原常
  • 籍贯:元芜城

相关古诗词

题张德长草堂二首(其一)

屋下清泉屋上山,独馀猿鹤伴高闲。

仙家只在松萝外,海月常悬水竹间。

社瓮今朝村酿熟,邻翁何处棹歌还。

华阳真逸时相觅,闻道岩扉夜不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张德长草堂二首(其二)

高人自爱山居好,绕舍清溪带雪沙。

浮玉峰前常作客,句金坛下即为家。

仙人未采芝如草,令尹将归菊有花。

他日常良分半席,白头同汝老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挽卞隐君二首(其一)

持杯前日送官航,返袂今朝哭寝堂。

乱世几人全白骨,他山何处凑黄肠。

铁冈路杳空秋草,金卤亭荒自夕阳。

有子归来印如斗,却招魂气返家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卞隐君二首(其二)

死别那堪属乱离,乡人闻讣总含悲。

家留南国孙何恃,路隔中原子未知。

石椁衣衾藏夜壑,漆灯风雨泣秋帷。

西风执绋胥门路,无限伤心涕泗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