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巴州传经楼

牣庋充厨书满家,到无言处柰书何。

六经文字未曾有,三代圣贤如许多。

直自语言空布满,却嗟人物转消磨。

有来订古谈经者,试把斯言为切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家中书籍堆积如山,面对无言的书卷又该如何处理。
六经中的文字前所未见,古代圣贤的智慧如此丰富。
语言文字充斥着空间,但人的才智却在逐渐消逝。
如果有访客讨论古籍经义,请拿这些话作为深入探讨的基础。

注释

牣庋:堆积如山。
充厨:充满书房。
书满家:家中书籍众多。
无言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地方。
六经: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
文字未曾有:从未见过的文字。
三代圣贤:夏商周三代的圣人和贤者。
如许多:非常多。
直自:只是。
语言空布满:语言文字充斥。
人物转消磨:人才和智慧逐渐消逝。
有来订古谈经者:有来访者研讨古籍。
试把斯言:试着拿这些观点。
为切磋:进行深入讨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题王巴州传经楼》。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书房内书籍堆积如山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书籍的珍视。他感慨于六经文字的丰富,以及三代圣贤智慧的深厚,认为这些宝贵的知识虽然浩繁,但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理解和传承。

接着,诗人指出语言和智慧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磨,暗示着知识需要不断被研习和讨论以保持其活力。最后,他提出邀请那些前来研讨经典的学者,希望他们能深入思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交流和切磋,共同提升对古代经典的理解。

整首诗寓含了对学问的敬仰与忧虑,以及对学术传承的呼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对教育的热忱。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题石洞

跨涧飞虹入洞门,石梯级级树森森。

两崖对立自宾主,一水长流无古今。

仙子吹笙招鹤舞,骚人得句伴猿吟。

个中便是蓬莱境,何必迢迢海上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成都宪江公廉勤谨忠信和缓八箴

勤似忉忉廉揭揭,谨疑??信悾悾。

佩韦董子柔成缓,专瑟梁丘和近同。

义利只差丝杪忽,功夫端验始衷终。

六箴须把公忠贯,公处还归一字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牟节叟介寿堂和刘左史韵

儿大诗书敌富强,妇供滫瀡养尊章。

照盘晓日龙为炙,介寿春风玉作堂。

礼物皆由天赋分,家荣亦使里生光。

人生有子不翅足,况复孙枝习气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李彭州南亭

花木精神面面全,谁将好景作南园。

栗留枝上春风思,鶗鴂声中晓屐痕。

檐外梅矾兄及弟,槛前竹鹤子生孙。

我今犹是数旬客,遇意忺时即打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