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章懋所作的《和□尚书廷纲留别韵》。诗中描绘了一位文人离开大江,返回绿野书斋的情景,表达了对文学与才华的深刻感悟。
首联“一棹翩然发大江,归寻绿野旧书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乘舟离别大江,回归往日读书的绿野书斋,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态度。
颔联“万钟已觉心无累,九鼎从知笔可扛”,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理解。他认为,即使拥有万钟之富,内心依然无负担;而手中之笔,足以承载九鼎之重,即意味着才华横溢,能够担得起重要的使命或责任。
颈联“名世文章能有几,急流人物更无双”,表达了对真正能够流传千古的杰出文章和人物的赞美。在诗人看来,这样的名士并不多见,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成就卓著,而且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成为无可替代的人物。
尾联“高怀不似乖崖老,閒杀尚书意未拏”则通过对比,赞扬了某位尚书(可能是指留别者)的高尚情怀,不同于某些固守陈规的老者,他的闲适生活充满了未尽之意,暗示着其内心深处仍有未完成的事业或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文学、才华、名士风范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