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袁季九师(其一)

俯仰十四年,今朝始一恸。

问居得噩耗,杀身讵为痛。

所哭知我者,遇我不以众。

乃无国士报,敛恨隔幽洞。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翻译

俯仰之间已经十四年,今天才初次悲痛万分。
询问消息得知不幸,牺牲生命怎会如此痛苦。
为我而哭的人,待我并不像众人一般。
却没有国士般的回报,只留下遗憾深藏在幽暗的洞穴中。

注释

俯仰:形容时间短暂。
十四年:指过去的时间。
今朝始一恸:今日才首次深切哀痛。
问居:询问消息来源。
噩耗:不幸的消息。
杀身:牺牲生命。
讵:岂,怎么。
知我者:理解我的人。
不以众:不以对待大众的态度对待我。
国士:国中的杰出人才。
敛恨:收敛心中的怨恨。
幽洞:隐秘、深远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末近现代初期的文学家黄节所作,名为《哭袁季九师(其一)》。黄节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他对故人袁世凯(字季九)的怀念之情。

“俯仰十四年,今朝始一恸。”这里,“俯仰”指的是时光的流转,十四年的时间跨度,让诗人感慨良深。黄节在此行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反思和对袁世凯离世已久的哀伤。

“问居得噩耗,杀身讵为痛。”这两句诗中,“问居”即是询问故人之处,“得噩耗”则意味着听到不幸消息。黄节通过这种设问方式表达了对故人的追思和哀痛。

“所哭知我者,遇我不以众。”这里,“所哭知我者”指的是真正理解和感同身受的人,“遇我不以众”则意味着只有真正的知己才能在诗人悲伤时与之共鸣。黄节强调了对故人的怀念是深刻且个人的情感体验。

“乃无国士报,敛恨隔幽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为故人复仇、洗雪的无力感,以及将哀痛和怨恨埋藏于心底的苦涩。黄节以此传达了对时代变迁、英雄辈出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黄节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怀念之情。这不仅是对故人的个人悼念,也是一种对于逝去时代和英雄的无尽追思。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袁季九师(其二)

节也少孤露,得师良独艰。

弱冠事简岸,闻道饥忘还。

论文惟先生,深宁于文山。

生平北面拜,至今非人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哭袁季九师(其三)

乱后得一见,滇归出港屿。

诒书戒夙约,中夜叩逆旅。

苍然侍摄照,海日动眉宇。

岂知修谒初,已是永诀许。

形式: 古风

哭袁季九师(其四)

百思所报难,一瞑此何救。

世衰论出处,不辱副期厚。

馀生未可卜,斯志窃自守。

重泉若有知,忾忾见左右。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七夕园坐归途同栽甫

雨后明河澹欲流,病馀不觉已初秋。

万鸦顿尽成寥廓,众女争怜托蹇修。

巧胜向人终奈懒,夜凉如水可无游。

车行渐乱归时语,稍惜宵眠且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