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僧机所作的《滇阳六景(其六)螺峰拥翠》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螺峰山的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融合的意境。
首联“螺峰近在滇城里,下有招提倚翠屏”点出螺峰山位于滇城之中,山脚下有寺庙依附于翠绿的山屏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
颔联“雨后光含僧眼碧,云中色拥佛头青”运用拟人手法,描绘雨后阳光照耀下的山峰,仿佛僧人的眼睛般碧绿,云雾缭绕中,佛像的颜色如同青翠欲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颈联“层崖鸟度开天险,古洞龙潜閟地灵”进一步描绘山势险峻,层峦叠嶂,飞鸟穿行其间,仿佛开辟了一条通往天际的道路;而古老的洞穴中,龙潜伏其中,守护着地下的灵异之气,增添了神秘色彩。
尾联“自是幽深回俗驾,不须重勒北山铭”表达了诗人对螺峰山独特魅力的感慨,认为它能吸引人们远离尘嚣,回归内心的宁静,无需再刻写北山的铭文来彰显其价值,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螺峰山的非凡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螺峰山的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的和谐共融,以及其对人心灵的净化作用,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