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于学谧的《惜余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内心愁绪的难以排解。首句“当时只是望春回”描绘出诗人曾满怀期待春天归来的心情,然而“不道春来愁共来”暗示了春光到来的同时,愁绪也悄然而至。
“于今最惜残春去,无奈春去愁偏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春逝的不舍和愁苦的持久,即使春光已逝,内心的愁绪却如影随形。“我愁不是为春愁,愁在阊阖十二楼”揭示了愁绪并非单纯因春去,而是源于更深远的忧虑,可能与宫廷或人生的困境有关。
接下来,诗人通过想象“帝阍渺渺凭谁叩,弱水茫茫绝行舟”,表达对未知命运的迷茫和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他甚至设想自己能跨越时空,“却从麻姑向东海,卧看沧桑几千载”,试图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慰藉。
最后,诗人借“我有琢玉连环纽,愿系君恩得长久”和“我有百炼双吴钩,与君试斩蛟与虬”表达对爱情或忠诚的执着,以及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理想的失落感。结尾“天高日远难为遇,以暗投人不知处”则流露出一种孤独无依的哀愁,而“玉京回首空白云,瑶台别路隔红尘”则象征着与理想世界的遥不可及。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