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其三)

山头藤断空垂子,亭下泉荒不满池。

老衲坐来知敬客,南音犹记鬼仙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山顶的藤蔓已枯断,只剩下果实悬垂
亭下的泉水干涸,池塘不满水

注释

山头:指山顶。
藤断:藤蔓枯断。
空垂子:只剩下果实悬挂。
亭下:亭子下方。
泉荒:泉水干涸。
不满池:池塘没有充满水。
老衲:年老的和尚。
坐来:坐下来的时候。
知敬客:知道以礼待客。
南音:南方的音乐,可能指方言或某种传统曲调。
鬼仙诗:可能是传说中的仙人或鬼怪所作的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名为《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其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从“山头藤断空垂子,亭下泉荒不满池”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心境。山头上的树木枝叶茂密,似乎要触及天空,而亭下的泉水却因年久失修而变得荒凉,无法充满整个池塘。这两种自然元素的对比,展示了时间流逝和事物沧桑变迁的情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着,“老衲坐来知敬客,南音犹记鬼仙诗”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情感。老衲可能指的是一位修行者或是文人自称,而“坐来知敬客”表明诗人对待访客的态度,是一种恭敬与尊重。至于“南音犹记鬼仙诗”,则是在说诗人对于过去听过的南方音乐和鬼神之间的诗歌仍然记忆犹新。这里的“南音”可能指的是特定地区或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而“鬼仙诗”则更多地带有超自然和幻想色彩,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厚情感与回忆。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山野景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词都蕴含深意,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其二)

迎客山僧未下廊,好风吹鼻便生狂。

莫疑佛宇清芬烈,薝卜曼殊共借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其一)

折枝登几已孤妍,况值风林水石边。

荦确路斜飞盖歇,丁宁茅店略停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寻梅三首(其三)

韩园邂逅一来寻,还忆朱栏小院深。

相对两亭无四壁,定参陶令不弦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寻梅三首(其二)

柴界墙头蜂未窥,草烟沙径亦空枝。

要知愁结吹香晚,铁石心肠欠我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