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广落花诗三十首》中的第七首,以落花为主题,寓言深刻,情感丰富。诗人通过对落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和人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等是殉春亦待勘”,写落花如同为春天而生,却最终面临凋零的命运,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奈。次句“摽梅难比二桃甘”借用典故,比喻落花之美虽如摽梅般鲜美,但终不如桃子长久,暗指美好的事物难以持久。
“风流有主堪捐佩,雨涕无从得解骖”进一步深化主题,将落花比作有主的风流人物,即使再美,也无法挽留时光,只能任由风雨打湿,象征着红颜薄命,英雄迟暮。这里的“捐佩”和“解骖”都是古代的隐喻,表达无法挽留之意。
“蓂荚两阶辞舜殿,芳兰九畹萎江潭”借月季(蓂荚)和兰花凋零于殿堂和江潭,寓言贤才的陨落和理想破灭,令人感伤。
最后两句“汤阴衣溅丹痕苦,僵李徒劳代亦惭”,通过“汤阴衣”和“僵李”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落花的凄凉,以及试图替代者(僵李)的自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寓言深远,展现了王夫之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