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洗马池

昔日曾闻洗马池,悠然此景在西溪。

风生水面波纹细,日上堤边树影低。

水底青天沉翡翠,波中明月浸琉璃。

何如花下退朝去,喜看鸳鸯戏石矶。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从前听说有个洗马池,这里的美景如今在西溪。
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细细的波纹,阳光照在堤岸,树影婆娑低垂。
水下的天空仿佛沉睡的翡翠,明亮的月亮像琉璃般映在波光中。
不如在花丛中退朝归来,欣赏鸳鸯在石矶旁嬉戏的乐趣。

注释

昔日:从前。
洗马池:古代官署前的池塘,用于清洗马匹。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西溪: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溪流或风景区。
风生水面:风吹过水面。
波纹细:形容波纹小而细腻。
日上堤边:太阳升起在堤岸的一侧。
树影低:树影因阳光斜照而显得较低。
水底青天:水中倒映的天空。
沉翡翠:像翡翠一样深邃的色彩。
波中明月:明亮的月亮在波光中。
浸琉璃:像琉璃一样清澈透明。
何如:何不,不如。
花下:花丛中。
退朝去:退朝归来,指官员下班。
鸳鸯戏石矶:鸳鸯在石头滩上嬉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济所作的《题洗马池》,诗人以洗马池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画卷。首句“昔日曾闻洗马池”引出回忆,接着通过“悠然此景在西溪”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欣赏和赞叹。

颔联“风生水面波纹细,日上堤边树影低”细腻地描绘了池塘微风轻拂,水面泛起细小波纹,以及阳光斜照,堤边树影婆娑的景象,展现了西溪的恬静与和谐。

颈联“水底青天沉翡翠,波中明月浸琉璃”运用比喻,将蓝天倒映在水中比作沉入池底的翡翠,将明亮的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形容为琉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池水的清澈与月色的皎洁。

尾联“何如花下退朝去,喜看鸳鸯戏石矶”则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想象自己在花丛中悠闲退朝,欣赏鸳鸯在石矶间嬉戏的场景,流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传达出诗人对洗马池自然风光的深深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2)

释道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救一后生作

后生后生,忽犯天嗔。前生恶业,今生缥身。

老僧救汝,归奉母亲。诸恶莫作,免得祸临。

形式: 四言诗

偈颂四首(其三)

一块两块,佛也不怪。一醒两醒,佛也不嗔。

一碗两碗,佛也不管。

形式: 偈颂

偈颂四首(其二)

背倚寒岩,面如满月。尽大地人,只见半截。

形式: 偈颂

影壁自赞

面黄以蜡,骨瘦如柴。这般模样,只好投斋。

也有些儿差异,说禅不用安排。

形式: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