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诗人郑孝胥所作,名为《淹留》。诗中描绘了汉水与江流相争的景象,秋风萧瑟,日色凄凉,波纹在清晨轻拍着岸边,傍晚时分大雁排成阵列遮蔽了楼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难以抵挡,以及在高远的天空下徒然寄托愁绪的情感。
"汉水夺江流"写出了江水的奔腾不息,仿佛与汉水争夺地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挣扎。"萧萧风日秋"则渲染出一种寂寥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波纹晨荡壁,雁阵晚遮楼"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寓言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如波纹般起伏,雁阵则象征着无法传递的信息和无尽的期待。
"人远难防意,天高枉寄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深深挂念,以及因距离而无法排解的愁苦。最后两句"沉思欲何得,所得祇淹留"揭示了诗人深陷沉思,却只能将情感滞留在心底,无法解脱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