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瑜伽论

此生已无累,一席可穷年。

细嚼宝公饭,饱参弥勒禅。

懒修精进定,爱作吉祥眠。

夜久山空寂,唯闻绕砌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读瑜伽论》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修行者在禅宗生活中的心境与感悟。

首句“此生已无累”,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放下,表达了心灵的解脱与自由。接着,“一席可穷年”则描绘出一种简朴而悠长的生活状态,暗示着在修行中,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日常的每一刻都充满了意义。

“细嚼宝公饭,饱参弥勒禅。”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修行的细节,宝公饭与弥勒禅,分别代表了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供养,诗人通过这些日常的仪式,深入体悟佛法的真谛,达到了内心的满足与充实。

“懒修精进定,爱作吉祥眠。”这里诗人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对待修行,不追求外在形式上的苦行,而是更倾向于内在的平静与喜悦。精进定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概念,意指持续不懈地努力达到精神的净化与提升;而“爱作吉祥眠”则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安详生活的珍惜与喜爱,认为每一次睡眠都是一次吉祥的体验。

最后,“夜久山空寂,唯闻绕砌泉。”描绘了一幅夜晚山林的宁静景象,山林的寂静与泉水的流淌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进一步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清明,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与烦恼,在这静谧的夜晚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禅宗思想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在修行过程中寻求心灵自由与和谐的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钟山有花如比丘状出秾叶间王文公名为罗汉花僧请赋诗

通力元无碍,随缘自应真。

此生花上露,故现叶间身。

知见幽香在,伽梨翠色新。

一枝聊把玩,未愧鹫峰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题行林寺照堂

闻说行林寺,杳然丛秀间。

堂清开水镜,山好理烟鬟。

有雾窗呵暗,无尘扉自关。

人牛今不见,蓑苙两俱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与性之

物外不可必,相看一笑休。

好山终入手,堕甑懒回头。

知复何时见,聊为此日留。

定难瞒道眼,得丧两浮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僧求晓披晚清二轩诗二首(其一)

披衣汲南涧,落叶在庭除。

独立无人见,幽行偏自如。

嫩寒冰齿颊,精色到衣裾。

却倚蒲轮坐,横看贝叶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