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顾影徒惭鬓已丝,浮沈身世竟如斯。

贫嫌节候迎人早,老怯风情倚枕迟。

旧雨知成招隐赋,新愁频展感怀诗。

寒灯夜馆凄凉景,沈水烟消月落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杂感》由清代诗人沈椒衍所作,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反思。

首联“顾影徒惭鬓已丝,浮沈身世竟如斯”,诗人自照镜中,发现鬓发已斑白,不禁自愧,感叹自己一生的起伏如同浮萍,难以把握命运的轨迹。这里运用了“顾影”、“鬓已丝”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主题。

颔联“贫嫌节候迎人早,老怯风情倚枕迟”,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心境。在贫穷中,他嫌弃季节的快速更迭,仿佛时间的流逝加速了生活的艰辛;而年老后,他害怕情感的触动,因为每一次情感的倚靠都意味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衰老的临近。这两句通过对比贫富、老少的不同感受,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

颈联“旧雨知成招隐赋,新愁频展感怀诗”,诗人提到“旧雨”(指老朋友),表示过去的朋友曾给予他慰藉,如今却只能通过“招隐赋”(古代文人表达归隐之意的作品)来寄托情怀;“新愁”则暗示了新的忧愁,诗人频繁地写下感怀之诗,以此来排遣内心的苦闷。这一联通过“旧”与“新”的对比,反映了诗人情感的流转与变化。

尾联“寒灯夜馆凄凉景,沈水烟消月落时”,描绘了一幅深夜孤灯、寒气逼人的凄凉景象,与前文的情感相呼应。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似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孤独与脆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寒灯”、“夜馆”、“沈水烟消”、“月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杂感》一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

沈椒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哀诗七首(其一)钱南村士馨

稚农倜傥生,早岁游燕赵。

论交廉蔺前,结客荆高表。

才高数何奇,国步方纠扰。

笔削竟谁任,孱弱力难讨。

脱身归故里,著书颇不少。

落落南村路,林菊自窈窕。

藜藿长苦饥,耻向时人道。

玉树土中埋,长夜不复晓。

未闻遣所忠,谁为收遗草。

形式: 古风

七哀诗七首(其二)吴仲子蕃昌

仲木东海彦,卓荦洵绝伦。

厥考太常公,岳岳社稷臣。

弃地计不用,慷慨独致身。

令子奉家教,友让声克振。

邹鲁道云邈,朱陆委埃尘。

抗心寻遗绪,微言启后人。

忆昔避兵日,相聚依水滨。

流离泪欲尽,患难情弥亲。

死者良已矣,生者徒逡巡。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七哀诗七首(其三)沈孝廉日昆

孝廉第一流,意气何潇洒。

不屑五陵豪,深心托大雅。

笔落自惊人,著述追董贾。

对策金马门,一枝终不假。

峻节邈难俦,曲高和乃寡。

汪汪千顷波,谁能澄淆者。

龙卧或在渊,虎变亦于野。

名盛时未遇,道广心弥下。

滔滔东逝波,日夜无停泻。

斯人不可作,三叹泪盈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七哀诗七首(其四)孙西陵之琮

孙子真隐士,浮家托友生。

独寻千古业,了无人世情。

谈笑颇自得,四座觉风清。

忘年与我交,欢好若弟兄。

生寓主人园,死葬园之侧。

一抔宿草荒,墓道谁与识。

抚琴心自摧,解剑意何极。

枫林秋萧萧,燐火夜恻恻。

巫阳不能招,白云黯无色。

日暮山阳道,平生空相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