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萍乡道士

道上观行人,半似重相见。

古云性相近,性岂不如面。

万形本一性,万心方一殊。

世固难绝圣,亦恐难绝愚。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路上观察来往的人,仿佛有一半像是久别重逢。
古人常说本性相近,难道性格不像面对面一样容易显现?
万物的本质都源于同一性情,但人心却千差万别。
世间固然难以断绝圣人,但也恐怕难以避免愚昧之人。

注释

道上:道路上。
观:观察。
行人:来往的人。
半似:仿佛有半数像。
重相见:久别重逢。
古云:古人常说。
性:本性。
近:相近。
岂:难道。
如:像。
面:面对面。
万形:万物。
本一性:源自同一性情。
万心:人心。
方:才。
一殊:千差万别。
世固:世间固然。
难绝:难以断绝。
圣:圣人。
亦恐:恐怕也。
难绝愚:难以避免愚昧。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文天祥所作,名为《赠萍乡道士》。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相似心性和深厚情谊的诗句。

"道上观行人,半似重相见。"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路上观察过往行人,其中有一种感觉,就是似乎又重新见到了旧时的朋友。这表达了一种对亲近之人的怀念和渴望。

"古云性相近,性岂不如面。" 接下来的两句引用了古语,说明人们之间性情相似,就像面孔一样难以区分。这强调了内在精神的相通和共鸣。

"万形本一性,万心方一殊。"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个哲理:尽管世间万物形态各异,但它们的根本性质是统一的;同样,虽然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所不同,但在某种更深层次上,它们又是相通的。

最后两句 "世固难绝圣,亦恐难绝愚。" 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洞察和无奈: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彻底区分出圣贤之人与愚昧之徒其实很困难。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现实观,也隐含着一种对世事的复杂性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行人、相似性情和世间万物统一性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赠萧巽斋

未有大挠书,先有伏羲易。

古人尚卜筮,今人信命术。

八卦与五行,皆自河图出。

易中元有命,道一万事毕。

卦义六十四,萧君得其一。

江湖旅琐琐,谈命以巽入。

人情爱委曲,喉舌嫌棘棘。

言言依忠孝,君平意未失。

我生独肮脏,动取无妄疾。

是有命流行,谁陨复谁诎。

安能从儿女,朝夕谈昵昵。

若卦有人买,不妨君卖直。

形式: 古风

赠黄生银河数

乘槎人从天上来,天上知有君平术。

黄生能谈君平书,不知曾认支机石。

形式: 七言绝句

赠龚豫轩数术

挟策考休微,巫甘迈何追。

君亦布灵草,乃复探其微。

载观河洛书,今也休明时。

天高凤鸟翔,击拊遨以嬉。

形式: 古风

赠彭神机

挽强二石徒碌碌,学到穿杨精艺熟。

百发百中无虚弦,百中一跌前功辱。

彭君绝识透黄间,不师逢羿师珞琭。

天度三百六十强,一算不容失正鹄。

吾闻天机难语人,往来了了拈众镞。

君姑藏用凝于神,矢口莫轻谈祸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