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恭人黄氏挽诗一首》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已故恭人黄氏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以“半世安贫家自宜”开篇,暗示了黄氏一生虽历经贫困,但内心平和,自得其乐。接着,“瀛洲进退本观时”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黄氏在人生道路上的进退自如,顺应时势,体现了她的智慧与处世哲学。
“随身况有居山服,傍涧宁惭采藻诗”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黄氏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简陋,也能够自得其乐,不因物质的匮乏而感到羞愧或遗憾。这里的“居山服”和“采藻诗”分别指代隐居生活与文学创作,展现了她内心的丰富与高雅。
“案上镜奁今寂寞,林间风日倍凄悲”则转而表达对黄氏去世后的哀伤之情。镜奁的“寂寞”与前文的“自宜”形成对比,突出了失去亲人的孤独与哀痛。而“林间风日倍凄悲”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黄氏离世后环境的凄凉感受,以及内心的悲痛之情。
最后,“山公取友先嵇阮,永愧论才得误知”引用了历史典故,将黄氏比作古代贤士,表达了对她人格魅力与才情的高度赞扬,并流露出自己未能更早认识其才华的遗憾与愧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