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春雪》由金代诗人史肃所作,通过对春雪的描绘,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与感慨。
首联“丰年不救两河饥,腊尽才看小雪飞”开篇即揭示了社会的贫瘠与不公。丰年本应是丰收之年的代称,但在这首诗中却用来形容两河流域的饥荒,形成强烈的反差。腊月已过,才见到小雪飘落,暗示了这场雪来得迟缓,对于解决饥荒问题帮助有限。
颔联“漫说春来膏泽好,其如垄上麦苗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春雨本是滋润万物的象征,但在诗人看来,即使春雨带来恩泽,也难以弥补田间麦苗的稀疏,形象地表达了对农业歉收的忧虑。
颈联“空花只解惊愁眼,湿絮宁堪补败衣”运用比喻手法,将春雪比作空花和湿絮,既不能缓解内心的愁苦,也无法修补破旧的衣服,生动地展现了春雪带来的只是短暂的安慰,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现实。
尾联“颇笑西台瘖御史,日斜骑马踏泥归”则通过讽刺的方式,批评了某些官员在面对民生疾苦时的无能与冷漠。诗人以“西台瘖御史”的形象,暗指那些失职的官员,他们在日暮时分,依然骑马踏着泥泞归家,无视百姓的疾苦,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雪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