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即事(其十四)

江上秋高暑未归,照书犹有数萤飞。

东风可是怜游子,不遣看天忆授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江面上秋意渐浓,炎热还未消退,仍有几只萤火虫在书页间飞舞。
东风啊,你是否怜悯在外的游子,不让他抬头望天而勾起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缝制寒衣的回忆。

注释

江上:江面。
秋高:秋天气候高爽。
暑未归:炎热还未消退。
照书:照在书本上。
数萤飞:几只萤火虫飞舞。
东风:东风,指秋风。
怜:怜悯。
游子:在外的游子。
看天:抬头望天。
忆授衣:回忆家人缝制寒衣的情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江边的景象,诗人身处暑热未消的时节,独自在江上,只有几只萤火虫在书页间飞舞,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些许光亮。他借此自然景象,寓言性地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似乎在问东风:是否怜悯我这个在外游子,不让他抬头望天,以免勾起对家乡温暖的回忆,那曾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授衣”。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秋夜、萤火与东风等意象,展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585)

刘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籍贯: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
  • 生卒年: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王元之真赞

天赐王公,佐我太宗。学问文章,致于匪躬。

四方来庭,上稍宴衎。公舍瓦石,责君尧舜。

采芝商山,以切直去。惟是文章,许以独步。

白发还朝,泣思轩辕。鸡犬舔鼎,群飞上天。

真宗好文,且大用公。太阿出柙,公挺其锋。

龙怒鳞逆,在廷岌岌。万物并流,砥柱中立。

古之遗直,叔向以之。呜呼王公,其尚似之。

形式:

东坡画竹赞

孤生危苦,播荡风雨。岁不我与,誓将寻斧。

刳心达节,万籁中发。黄钟同律,伟哉造物。

形式: 四言诗

头陀赞

梵语头陀,华言抖擞。净一真心,振三毒垢。

如来亲试,迦叶称首。圣教推崇,哲人遵守。

衣三食四,住处五名。曰十二行,对治修行。

十三或八,要以三并。练磨三境,摄化三乘。

起四欢喜,行四圣种。以戒为基,止观相踵。

大矩崇规,鍊金烹矿。号菩萨僧,志惟坚勇。

知足少欲,伏我受根。无取无著,情绝所存。

若有赞者,同赞世尊。续佛慧命,开佛正门。

在昔能仁,嘱付弥勒。守护三宝,后五百岁。

弥勒称扬,此行为最。适当其时,应身出世。

阿兰若处,作众依归。则先贤轨,发薙肩垂。

白麻劫贝,不随染衣。表如玉雪,不受尘泥。

心寂为禅,心净为教。内外相应,方名脩道。

事贵简严,理惟幽奥。不具信根,玄关莫造。

祈生兜率,天乐非贪。菩提熏种,慈氏言参。

其或超越,罔假司南。十方法界,同我伽蓝。

形式: 四言诗

归宗茶堂森明轩颂

万竹森然,莫非自己。作如是观,可谓明矣。

菁菁翠竹,来者得眼。其不得者,我亦无简。

助发此观,亦有风雨。若问轩名,请与竹语。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