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四时怀古冬词

故都冬亦好。风光可是,人间曾有。

问雪楼台,肉阵不教寒透。

妙手搀春弄巧,唤得应、千花如绣。灯市酒。

笙歌镇似,元宵时候。

见说是事都新,但破冻潮声,去来依旧。

老梦无情,不到六桥风柳。

回首孤山好景,倩人问、梅花安否。应自瘦。

雪霜可能僝僽。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翻译

京城的冬天也很好。景色难道说,有人间曾经拥有过。
询问雪中的楼阁,严寒无法侵入那些华丽的景象。
巧妙的手法召唤春天,使得万千花朵如同锦绣一般绽放。灯火通明的集市,美酒佳肴。
笙歌一直像元宵节时那样热闹。
听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只有解冻后潮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流淌。
梦境无情,不再探访那西湖六桥边的风柳。
回望孤山美景,委托他人询问梅花是否安好。梅花想必已经憔悴消瘦。
经受雪霜的摧残,梅花是否还能承受得住。

注释

故都:旧都,指京城。
风光:景色。
人间:世间。
雪楼台:雪中的楼阁。
肉阵:比喻华丽的景象。
妙手:技艺高超的人。
千花如绣:形容花朵繁多且美丽如绣。
灯市:灯火辉煌的市场。
元宵时候:元宵节期间。
破冻:冰冻解除。
六桥:西湖的六座桥。
梅花:寒冬开放的花象征坚韧。

鉴赏

这首宋词《玉漏迟·四时怀古冬词》是陈著的作品,以冬季为背景,展现了故都杭州的冬日风情。诗人首先赞美了冬季的美景,认为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有别样的风光,仿佛人间罕见的瑰丽画卷。雪花飘落的楼台,如同繁花锦绣,灯火阑珊处的酒市和笙歌,营造出元宵佳节般的热闹气氛。

接着,诗人感叹时光流转,虽然人事更新,但潮水的声音和冬日的寒冷依然如故。他回忆起西湖的旧梦,特别是六桥边的风柳,却只能通过他人的口述得知其现状,不禁关心梅花是否依旧傲雪绽放,是否承受了雪霜的摧残。

整首词以怀旧之情贯穿,通过对故都冬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眷恋。陈著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情与沧桑。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其二)舟泊咸池

晚泊江湾平处。楚楚蘋花自舞。

风剪雨丝轻,江上潮生船去。看取。看取。

湿橹不惊鸥鹭。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如梦令(其一)西湖道中

家在明山南住。身在明山西路。

回首碧云端,自笑不如飞鹜。飞去。飞去。

飞入明山深处。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庆春泽(其一)丙申乡人醵赏凤花

翔凤阑干,啼鹃院宇,相逢似梦才醒。

谁道无情,飞红舞翠欢迎。

青春绿发花前饮,醉自歌、记那时曾。

到如今,心事凄凉,怕说芳盟。

追思艮岳归来后,稳依山护得,雨翮风翎。

燕燕莺莺,从他巧舌饶声。

翩翩一种天然艳,笑向人、不与春争。

羡花花,好岁寒交,有卧云亭。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庆春泽(其二)

春困时光,风流昨梦,逢花便自醒醒。

回首宣和,宫莺掖燕相迎。

归来只恋春山好,到上林、枉是亲曾。

又谁知,自有蟠松,相与论盟。

阑干可是妨飞去,怕惊尘涴却,翠羽红翎。

舞态亭亭,浑疑暗折韶声。

忺人眼处还看破,道凤来、难与真争。

醉扶归,但见啼鹃,怨夕阳亭。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