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翻译

塞外的太阳已经落下了,狂风呼啸地袭卷着人们身着的战袍。几位兵士带着弓箭,策马深入黑山头。极目远眺,茫茫千里黄沙,一望无际,空旷的天地里只有几位行猎的好手携雕弓,佩白羽,表情严肃,如风驰电掣般策马飞奔。隐隐约约竟仿佛望见了夜色里的昭君陵,心里波澜起伏。

注释

塞垣:边防城池。
戛:敲击。
翩翩:轻快地来往奔驰。
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北。
极目:放眼,一眼望不到边。
雕弓:古代雕、雕相通,雕弓,可以解释为射雕的弓,也可以说是雕刻过花纹的弓,这里与白羽并列恐为后者。
白羽:尾部缠有白色羽毛的箭。
铁面:战马所带铁制面具,用以保护马的头部。
骏:对好马的美称。
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青冢:汉王昭君墓。
冢:隆起的坟墓。
特地:特别。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黄庭坚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颇具深意的边塞行军之作。诗人通过落日、风劲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戍守的壮阔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汉朝盛世和当时宋王朝稳固统治的赞美。

首句“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以落日塞垣(即塞上)之景为开端,描绘了一幅边塞军营晚上的画面。"风劲戛貉裘"则是战士们披着貉皮大衣御寒的场景。接下来的“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表达了军人们在边塞地带进行狩猎活动的情形。

中间部分“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骇骅骝。”则是对广阔无垠的戍守景象的描绘。"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代汉朝强盛时期的怀念,同时也透露了一种皇权之下的美好生活和封建礼教的束缚。

末尾部分“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作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则是对朝廷内阁中的贤能宰相以及边疆上的勇猛将领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力强盛、民族和睦和君主长久安稳统治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了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文化态度。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上曹玮

六郡酒泉。

形式: 押[先]韵

夜访侃直翁

疏瓴乱见星,危坐冷无灯。

索句髭先白,餐蔬貌欲青。

栖禽翻麓雪,堕栗破溪冰。

昨夜中峰顶,同看海日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桐江晓泊

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濛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鸲鹆飞来添一笔。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买陂塘/摸鱼儿.游天台雁荡东湖

御风来、翠乡深处,连天云锦平远。

卧游已动蓬舟兴,那在芙蓉城畔。巾懒岸。

任压顶嵯峨,满鬓丝零乱。飞吟水殿。

载十丈青青,随波弄粉,菰雨泪如霰。

斜阳外,也有新妆半面。无言应对花怨。

西湖千顷腥尘暗。更忆鉴湖一片。何日见。

试折藕占丝,丝与肠俱断。遐征渐倦。

当颍尾湖头,绿波彩笔,相伴老坡健。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