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司理赏梅

平生爱梅花,尝有花前诺。

花亦知我心,臭味颇相若。

对花辄痛饮,席地天为幕。

常恐风雨摧,有负东君托。

一从随宦牒,但知究民瘼。

动为官拘守,进退非绰绰。

倒指三十年,无复有此乐。

每逢春信回,长忆花下酌。

老来把一麾,亦欲强有作。

牒讼日装怀,朱墨苦纷错。

忽闻花已开,枝头闹寒爵。

喜即领宾僚,对花话离索。

邂逅却成欢,清谈间谐谑。

胜赏虽未穷,亦足慰寥落。

后夜霜月明,尚可理前约。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我一生热爱梅花,曾对它许下誓言。
梅花似乎也理解我的心意,我们的气味相似。
对着花我就畅饮,以大地为席,天空为顶棚。
常常担心风雨摧残,辜负了春天之神的托付。
自从跟随官职调动,只知道深入民间解决疾苦。
做官总是受约束,进退之间并不自由。
回首过去三十年,再无这样的乐趣。
每当春天的消息传来,总会想起在花下饮酒的时光。
年老时虽被授予官职,还想勉强找回这种乐趣。
每天文书诉讼填满胸襟,红笔墨迹交错纷繁。
忽然听说花已经开放,枝头鸟儿热闹非凡。
欢喜之余,立刻邀请同僚,对着花谈论离别之事。
不期而遇的相聚变得欢乐,清谈中不乏幽默。
虽然美景未能尽享,但也足以慰藉孤独。
深夜霜月明亮,还能履行先前的约定。

注释

梅花:诗人所爱的花,象征高洁品格。
花前诺:对花的誓言或承诺。
臭味:这里指气味,引申为志趣相投。
东君:古代对春神的称呼。
宦牒:官职调动的文书。
民瘼:民间疾苦。
绰绰:从容不迫,此处指行动自由。
一麾:官印,代指官职。
牒讼:公文诉讼。
寒爵:寒冷季节的鸟,此处形容花开繁盛。
离索:离别、孤寂。
邂逅:偶然相遇。
清谈:清淡的谈话,不涉及世俗事务。
寥落:寂寞、空虚。
霜月:寒冷季节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对梅花有着深厚情感的士人,他与梅花之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谊。"平生爱梅花,尝有花前诺"表明了他对梅花的喜爱和曾经在梅花面前的承诺,而"花亦知我心,臭味颇相若"则透露出一种超越物质界限的心灵沟通,仿佛梅花也能理解他的情怀。诗人常常在梅花下痛饮,享受自然赐予的美好,如"席地天为幕"所述。

然而,这种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诗人担忧风雨可能摧毁这份美景,而"有负东君托"则显示了他对梅花如同对待朋友一般的珍视。仕途生涯让诗人不得不随波逐流,如"一从随宦牒,但知究民瘼"所述,他对官场的拘束和进退无奈也表露无遗。

诗人的情感在时光的流转中变得更加珍惜,那份曾经的欢乐如今已不再有,如"倒指三十年,无复有此乐"所叹。每当春风吹过,他总是怀念那花下饮酒的情景,虽年事已高,但仍想强作欢颜,如"老来把一麾,亦欲强有作"。

诗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官司之累,而梅花的消息却给他带来了片刻的慰藉。"牒讼日装怀,朱墨苦纷错"表明了他对工作的不甘和厌倦,但当得知梅花已经开放,他的心情也随之舒展开来。"忽闻花已开,枝头闹寒爵"带来了欢愉,而"喜即领宾僚,对花话离索"则是他与朋友们一同去欣赏梅花的场景。

诗歌最后几句"邂逅却成欢,清谈间谐谑。胜赏虽未穷,亦足慰寥落。后夜霜月明,尚可理前约"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诗人在这美好时光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并期待着能够继续享受这份美好的承诺。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爱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纯粹友情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与超越。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任宰元绍见寄十首以归来问信湖山抚摩松菊为韵(其四)

秋来宇宙清,雨后山泽润。

老农喜我归,时报丰年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震]韵

和任宰元绍见寄十首以归来问信湖山抚摩松菊为韵(其十)

新诗远寄将,字字脱尘俗。

时节近重阳,何由同把菊。

形式: 五言绝句

和任宰元绍见寄十首以归来问信湖山抚摩松菊为韵(其九)

为邑赤城下,岂欲寻赤松。

我家幸不远,杖履会相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冬]韵

和任宰元绍见寄十首以归来问信湖山抚摩松菊为韵(其三)

身既远市朝,足不到州郡。

但知食与眠,此外不暇问。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