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善悟之手,名为《颂古九首(其二)》。诗中描绘了禅宗传承的精妙与深远,通过祖师面壁少林、二祖传心的典故,展现了佛法修行的精髓。
“祖师远远没东土”,开篇即以“祖师”点明主题,暗示了禅宗传承的源头与深远。这里的“没东土”并非实指,而是借喻祖师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象征着佛法修行的高远与超脱。
“面壁少林坐九年”,引用了达摩祖师面壁九年,静心修行的故事。这一典故强调了禅宗修行中的耐心与坚持,以及在寂静中寻求内心真谛的重要性。
“二祖传心亲得髓”,提到二祖慧可从达摩祖师处亲受心法,深入理解佛法的精髓。这里不仅体现了师徒间的传承关系,也暗示了佛法修行需要直指人心,而非外在形式的模仿。
“算来早是已轮先”,最后两句以一种哲理性的思考结束全诗。这里的“轮”可能暗指轮回或循环,意味着佛法修行的过程如同轮回一般,不断循环,最终达到解脱的彼岸。这句话表达了对佛法修行持久性和内在性的一种深刻理解,即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醒和不断的自我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禅宗修行的几个关键元素,既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博大,又蕴含了对修行过程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