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老翁行

南屯老翁年七十,官府征徭困供给。

大男送粮赴军前,次男守寨不得眠。

盗贼时时劫生口,东邻西舍日夜走。

今朝喜见朝廷使,持酒含悽说前事。

筋力虽微不敢休,辛勤更备官军至。

教儿应役莫逃亡,县男成长身日强。

但愿明年尽杀贼,耕种官田得儿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南屯老翁行》,描绘了一位年迈农夫在战乱年代的生活困境与希望。诗中通过老翁之口,反映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南屯老翁年七十”,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年龄,暗示其经历岁月的沧桑。接着,“官府征徭困供给”揭示了老翁生活的艰辛,因官府征税赋役而陷入困境。随后,“大男送粮赴军前,次男守寨不得眠”描绘了家庭成员为了生存不得不参与军务或守卫,无法安睡的状况,展现了战争对家庭的直接冲击。

“盗贼时时劫生口,东邻西舍日夜走”进一步展示了战乱环境下的不安全,人们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劫掠的恐惧之中。然而,当“今朝喜见朝廷使,持酒含悽说前事”时,老翁表达了对朝廷使者到来的喜悦,或许预示着希望的到来。他的话语中既有对过往苦难的回忆,也有对未来和平的期待。

最后,“筋力虽微不敢休,辛勤更备官军至”表现了老翁即使身体衰弱也坚持劳作,准备应对可能再次来临的官府征召。他教育儿子“教儿应役莫逃亡,县男成长身日强”,体现了对家族责任的传承与期望。而“但愿明年尽杀贼,耕种官田得儿力”则表达了老翁对结束战乱、恢复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战乱时期普通百姓的苦难与坚韧,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东溪行为除州万户杨俊卿作

东溪主者杨将军,少年领兵多树勋。

心将富贵同流水,身以承平住白云。

闻道云深是溪处,扶桑直对门前路。

青山左抱日光回,寒瀑西连雨声注。

将军临溪乐诗酒,沙鸥水鹤相亲久。

蜾蠃经年缀鼓鼙,蟏蛸尽日蒙刁斗。

白团羽扇小纶巾,閒携棋局过比邻。

舟中有客时寻戴,花底逢人非避秦。

人间何所无丘壑,车马憧憧走城郭。

红叶空藏秋渚幽,绿萝自傍春岩落。

近者征南兵未休,荒村穷谷多罹忧。

愿移部曲隳残寇,却向溪边娱碧流。

形式: 古风

秋夜曲

草木摇落雁南飞,文窗皎洁承月辉。

凄风入房露沾扉,红颜含彩垂佩帏,簪金鸣玉扬舞衣。

兰缸对耀照君闱,远行胡为未言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天师张大玄祈雪歌

至元二年冬不雪,天子夙夜忧黎民。

官庭择日诏方士,台观通天求百神。

留侯之孙住龙虎,世领祠官列圭组。

凫舄经时谒紫微,凤章半夜飞玄武。

皇天爱民祈可必,腊雪依微应三日。

望拜还闻在竹宫,受釐忽报临宣室。

天地杳默韬玄功,赐余纷纭恩数隆。

请和六气辅元化,常使九州歌岁丰。

形式: 古风

铜雀砚歌

邺中文砖天下奇,流传为砚亦堪悲。

月砌寒倾古台暮,雨犁耕出断钗时。

荒凉火烧狐兔窟,金棺别葬奸雄骨。

石麟暗刻魏春秋,铜雀空题汉年月。

可怜此砚依浮世,曾见高筵美人醉。

行迹犹沾旧袜尘,啼痕已灭新妆泪。

向来登践日纷纷,即今磨洗见奇文。

题诗为吊西陵树,地下曹瞒那得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