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篱采菊制颓龄,忽见南山眼自清。
山水高深怀古调,云衣苍白任流形。
病躯垂老依衡岳,血泪无缘洒孝陵。
柱把贱名污圣德,自知孱力不胜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东篱边采菊,以缓解年老之忧,却意外地望见南山,心境为之一清。他以山水的高深和云彩的自由,寄托了对古调的怀念与对自然的向往。晚年身患疾病,仍依傍着衡山生活,心中却无处为先祖孝陵洒下泪水。诗中提到自己的名字玷污了圣德,自感力量微薄,难以承担重任。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
不详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中间一座岿禅宫,四面如山浪拍空。
云影不遮仙树碧,波光长映佛灯红。
依稀蓬皛移尘外,绰约金山在眼中。
阅盖兴亡知几代,谁能回首问苍穹。
春前一疏拟投簪,春后台端闻荐音。
惭愧虚名污奏牍,了无实用济当今。
食芹漫有先民意,采菲其如督府心。
目断苍梧人不见,高山流水在孤琴。
弦绝琴韬怜伯牙,满江风雨任横斜。
岁寒后有松筠操,春思先舒桃李花。
南粤山川朱鸟下,东庄风景白云遮。
行藏勘破浮烟耳,自古侯门隐卖瓜。
前辈才名后辈闻,未从江海挹馀芬。
文章可但堪华国,讲读多应善启君。
施貌入宫应有妒,疑金到底竟难分。
惜才谁体希文意,千古程文继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