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道融合的精神境界图景,展现了诗人对二教哲理的理解和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诗中的“五明教已设”和“三元法复开”表明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已经被广泛传播和实践。“鱼山将鹤岭”、“清梵两边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香烟聚为塔、花雨积成台,则是通过外在形式表达内心对于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空心论佛性”、“贞气辨仙才”两句,显示出诗人对佛教中“空性”概念以及道家关于修炼成仙的理解。这些哲学性的讨论被置于一派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之中。“露盘高掌滴”、“风乌平翅回”则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物我两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最后,“无劳问待诏”表明诗人对于外界的召唤并不在意,而“自识昆明灰”则是一种超脱世俗功名利禄的态度,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从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宗教哲学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高远脱俗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