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生怕炎天老又逢,草虫扇子献奇功。
还将多稼亭前月,卷尽西湖柳上风。
蚱蜢翅轻涂翡翠,蜻蜓腰细滴猩红。
旧时绿鬓常州守,今作霜髯一秃翁。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热时节,人们使用草制成的扇子来消暑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小事物的观察,如草虫、蚱蜢、蜻蜓等,展现了生机勃勃的夏季画面,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个人年华增长的感慨。
诗中的“还将多稼亭前月,卷尽西湖柳上风”两句,不仅描绘了夏夜凉爽之情,更通过“月”与“风”的结合,表现出一种超脱物外的意境。这里的“亭前月”和“西湖柳上风”,都是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而最后两句“旧时绿鬓常州守,今作霜髯一秃翁”则是对个人年轻时期与现状之间鲜明对比的描写。诗人通过头发从青春时的“绿鬓”到中年后的“霜髯”,再到老年的“秃翁”,勾勒出时间流逝和个人的生命历程。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个人衰老的深刻感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一腹储三箧,双钩挽万牛。
行身平中准,阅世澹于秋。
紫诰犹新墨,霜髯忽古丘。
清风未作记,挂剑泪川流。
情知北味饮中瑰,暖律何缘到死灰。
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
一寒尚有绨袍赠,双鲤仍随尺素回。
厚禄故人书尽绝,只馀计相解相哀。
宝奁寡贡笑权臣,筠掩分甘荷故人。
天下众鳞谁出右,淮南双玉忽尝新。
未知丙穴果何似,只恐子鱼无此珍。
敢遣腹腴劝年少,一杯端合寿吾亲。
今代吾家后子云,新诗也解乞陈人。
银河波浪痕痕玉,花县风光字字春。
大胜十年灯火读,更无半点簿书尘。
鹗章塞得公车破,便合留渠立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