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海国凉秋白雁声,行人一骑发边城。
故乡闻此肠堪断,况复今朝在客情。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秋城闻雁》描绘了秋天海边城市的景象,凉意袭人,白雁的鸣叫声尤为凄清。诗中的“行人一骑发边城”,形象地刻画出旅人独自骑行离开边疆的画面,暗示离别之苦。接着,诗人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听到雁声,不禁让人心中悲切,更何况此时身处异乡,客居他乡的孤寂感更加强烈。整首诗以秋雁为引,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愁绪,情感深沉而动人。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山馆?啼碎客心,恶闻何处响孤砧。
数声惊觉还家梦,一夜挑灯忆故林。
清溪一道出寒林,莲宇萧条野树深。
无数青山看不厌,白云芳草两同心。
枫林草屋半苍苔,寂寂柴扉映竹开。
啼鸟数声春自好,五陵年少不曾来。
山顶春泉带雨香,数声啼鸟近壶觞。
遥怜曲水兰亭下,寥落风流野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