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寄家》是明代诗人黎贞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蓟云朔雪映征衣”,以“蓟云”和“朔雪”描绘了北方边塞的寒冷与荒凉,映照在诗人的征衣之上,既渲染了环境的艰苦,也暗示了诗人离乡背井的艰辛旅程。这里的“征衣”不仅指实际的衣物,也是诗人身份和经历的象征。
次句“夜夜故园入梦思”,直接表达了诗人夜深人静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连续的“夜夜”强调了这种思念的持续性,而“故园”则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最深切的牵挂所在。
第三句“书剑飘零浑未定”,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生活的不稳定和漂泊无依的状态。“书剑”常用来比喻读书人或文士,这里既指诗人的行装,也暗含着他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而“飘零”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四处奔波、无所归宿的境遇,“浑未定”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最后一句“今年犹见雁南飞”,以雁南飞这一自然现象作为结尾,既是对当前季节的描述,也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雁群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回归的期待。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安定生活的向往。黎贞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使得这首《寄家》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深沉的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