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钦善的《游摄山》描绘了诗人傍晚乘舟游览摄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缆扁舟”点明时间,夕阳西下,诗人乘小舟出行,展现出宁静而闲适的氛围。接着,“一望好山色”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喜爱,山色宜人,引人入胜。
“中有高隐流,浮名招不得”暗寓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渴望遇见那些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高人。诗人期待能与他们相遇,攀援藤萝,沿着石壁探寻他们的踪迹。“遐哉箨冠人,幽居竟无迹”进一步强调了隐士的神秘和难以寻觅。
“斜阳照深涧,松影千寻直”描绘了夕阳下的深涧和挺拔的松树,光影交错,增添了山间的静谧与深远。诗人注意到山中的花草,虽然不认识药名,但仍然欣赏其自然之美。“欲采未携筐,此来殊浪掷”流露出诗人对采摘花草的兴致,但因未带工具而作罢,略显遗憾。
“思古不能忘,久坐迎贤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贤人的敬仰,他静静地坐在迎接贤者的石头上,沉浸在历史与哲理的思考中。随着天色渐暗,“落叶如洒雨,峦气骤然黑”,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风吹落叶,山色转暗。
最后,“无风疑有风,过耳一声砉”捕捉到微风拂过耳边的细微声响,而“我尚畏山精,未敢谈服食”则透露出诗人对未知的敬畏,虽向往隐逸生活,但并未轻易尝试。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摄山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清幽淡泊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