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僧支提寺

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忽逢支道林。

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

满前钟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他名声显赫常被人提及,突然遇见了眼光独到的支道林。
深夜相谈浑然忘却烛光短,相对而坐只能感叹山林之深远。
满耳钟鼓声中从不觉得刺耳,遍地光芒无需刻意寻找。
想要真正了解他的真性情,只需倾听鸟鸣猿啼就能共鸣。

注释

高名:显赫的名声。
每惯:常常。
习凿齿:指人名,这里代指名声显赫的人。
巨眼:敏锐的眼力。
支道林:人名,著名的佛教高僧。
共夜:深夜。
红烛:红色的蜡烛。
对床:两人相对而卧。
白云深:形容山林幽深。
何曾:哪里曾。
忍:忍受。
匝地:遍布大地。
毫光:微弱的光芒。
天冠:比喻高人的身份或智慧。
真面目:真实的性格或本质。
鸟啼猿啸:自然界的鸣叫声。
总知音:都能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访僧支提寺》,通过对僧人支道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僧智慧与禅意的敬仰。首句“高名每惯习凿齿”,将支道林的名声比作古代博学的史家凿齿,暗示其学识深厚;次句“巨眼忽逢支道林”则赞美他的洞察力如同明眼人般独特。

“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两句,通过夜晚长谈的场景,描绘了诗人与支道林深入交流的情境,即使时间流逝,他们也浑然不觉烛火已短,感叹禅心如白云般深远。接下来,“满前钟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进一步赞美了寺庙的宁静和僧人的修为,即使钟鼓声声,也未能打扰他们的内心平静,他们的智慧光芒无需刻意寻找。

最后两句“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表达了诗人对支道林的敬仰,认为他能理解自然界的语言,仿佛与天地万物共鸣,揭示出他的超凡境界和深厚禅修的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访僧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支提寺僧人支道林的敬仰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迂拙

迂拙宜归早,乘除得死迟。

老稀朝市梦,穷足道途诗。

哗世无它技,忘怀自一奇。

故溪幽绝处,惟许白鸥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

春风疋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涕已倾。

许国肺肝知激烈,照人眉宇尚峥嵘。

中原成败宁非数,后世忠邪自有评。

叹息知人真未易,流芳遗臭尽书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六和塔前江亭小憩

断岸孤亭日莫时,栏边聊试葛巾攲。

偶观挂席乘潮快,便觉悬车纳禄迟。

痛饮相如无奈渴,清言叔宝不胜羸。

年来亲友凋零尽,惟有江山是旧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东邻归小憩

篮舆过邻曲,绿野喜新晴。

暖日生花气,丰年入碓声。

筑陂乡竭作,买犊户深耕。

归舍还寻睡,残书傍枕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