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知难别意,孤棹去还停。
候吏分遥迩,离人杂醉醒。
城临秋水渡,树带夕阳亭。
后夜看吟烛,怜君宿郡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送茅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朋友茅侯深深的离别之情。首句“欲知难别意”,直接揭示了离别的不易和内心的情感复杂;“孤棹去还停”描绘了友人独自划船远行,却又不时停下,似乎在犹豫或回味与诗人共度的时光。
“候吏分遥迩,离人杂醉醒”通过描绘送行的场景,写出了送行人和离别者的状态:官员们因距离的远近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离别的人则在酒醒与醉态中交织着离愁。接下来,“城临秋水渡,树带夕阳亭”两句,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秋水、渡口、夕阳、亭子,构成了一幅感伤的画面。
最后,“后夜看吟烛,怜君宿郡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夜晚独守郡厅、借烛光苦读的深深同情和关怀,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未来的挂念。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场景,展现了深厚的情谊。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
发随秋叶落,心共晓云舒。
稍改新题句,浑忘旧读书。
林争移树鸟,池响食萍鱼。
无限悠然意,凉天独步余。
县虽三户小,地僻罢兵防。
茶市逢山客,枫祠祭石郎。
云埋鸣涧斧,沙胶度溪航。
应爱青山好,经过驻旅装。
山水独行遍,苕溪仍剡溪。
衣逢新火减,舟度杂花迷。
黄绢寻碑读,红裙赌墅携。
清游不能共,肠断听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