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庶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细雨连绵夜晚接着清晨,突然间感受到和煦之气融入民间歌谣。
官府拖欠的税款或许因麦收季节而有所缓解,酒价则会随着人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枣花欲落时,蚕已结茧完毕,半熟的梅子等待稻谷移植新苗。
书生不习惯征税劳役的艰辛,只能在破败的僧舍中独自落寞。

注释

小雨霏霏:形容小雨如丝如雾。
乍惊:突然感到。
和气:温暖宜人的气息。
官逋:官府拖欠的赋税。
麦秋:秋季的麦收。
酒价:酒的价格。
牢落:破败、荒凉。
僧房:僧侣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捕捉了小雨在夜幕降临至拂晓时分的景象,通过“乍惊和气入民谣”展现了雨水滋润大地后带来的生命力与希望,同时也反映出雨后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如麦秋收成、酒价随人意愿波动。

诗中还细致地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展示了春季植物生长的情况,从而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享受。然而,在这片面上,诗人却也流露出一丝书生之苦,“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透露了个人的寂寞与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情绪。

总体来看,王之道通过这首诗传递出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州得旨移粟宣城舟中和何希渊韵

辙鱼应怪决江流,千里重为叠嶂游。

颇惯黑甜相对美,可无赤糙为宽忧。

干戈在眼心还折,勋业何时鬓早秋。

已办卖刀归买犊,不妨多种白江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巩兴宗题回峰寺赠明山主

江共烟云远,山连薮泽长。

日从三伏烈,风借九秋凉。

休作桃花观,聊同柏子香。

相逢无一事,不必下禅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江和仲

把读新诗忆旧家,深村羸犊短辕车。

年丰野老常携酒,客至幽禽自唤茶。

乱后所存惟五柳,老来无意约山花。

相逢何必曾相识,乘兴时来过此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许端夫兄弟二首时端夫出守当涂(其一)

灯火当年记马行,一时人物玩垂裳。

旧游乱后半芜没,新贵迩来多罪亡。

我有埙篪相应和,君同兰玉竞芬芳。

高文已见含元赋,不用研思古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