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楼

忽从何处闻萧瑟,楼外长松一万栽。

隔屋啸歌声自和,满山风雨梦初回。

华阳真逸元同趣,太白仙人信有才。

贵客焉能辨天籁,哀丝豪竹送莲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听松楼》描绘了在听松楼中聆听松涛之声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忽从何处闻萧瑟”,以“忽”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意外之感,仿佛松涛之声突然从远方传来,给读者带来惊喜。接着“楼外长松一万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松树的茂盛与古老,暗示了时间的悠长与空间的辽阔。

“隔屋啸歌声自和”一句,通过“隔屋”二字,展现了声音的穿透力,即使隔着房屋,那啸歌之声也能清晰地传入耳中,与之和谐共鸣。这不仅表现了声音的美妙,也暗示了情感的相通。

“满山风雨梦初回”则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联系,风雨过后,梦醒时分,诗人似乎从某种沉思或幻想中回到了现实,这种转换既自然又富有诗意。

“华阳真逸元同趣,太白仙人信有才”两句,分别引用了华阳真人和李白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高人雅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

最后,“贵客焉能辨天籁,哀丝豪竹送莲杯”则点明了主题——听松楼中的听松之乐。无论是贵客还是普通人,都能在这天籁之音中找到共鸣,无论是哀伤的丝竹还是豪放的音乐,都如同清新的莲花杯,净化心灵,让人忘却尘世烦恼,沉浸于自然与艺术的美好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听松楼中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别陈敬夫

天低海上山如黛,雪尽淮南柳未黄。

浩荡春光还自好,飞腾暮景为谁忙。

膏车秣马归应急,把酒论诗乐未央。

明发匆匆又南北,有书时托塞鸿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燕府录事杨秉哲兼简新民蕴德二纪善

西蜀杨雄苦著书,相逢长忆武林初。

卢前王后名非忝,楚尾吴头迹更疏。

花柳春连朱邸静,星河夜落大江虚。

已知老病惭英俊,且复奁容好曳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梅轩

枝南枝北芯无数,梦在罗浮海上村。

白雪已空天下色,黄昏曾返月中魂。

水仙樊子宜相近,瘴雨蛮风定几番。

今日赋诗须我辈,何人东阁与重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洪武六年五月初一日早朝奉天殿西域国师来朝盖前代所未有也目击盛事因赋

中天宫阙绚琉璃,五丈高悬日月旗。

天子万年当玉座,国师五日拜丹墀。

御炉不断龙涎喷,宫扇初交雉尾移。

江海小臣陪百辟,白头今日睹朝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