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入寺先来此,经窗半在湖。
秋风新菡萏,暮雨老菰蒲。
任听浮生速,能消默坐无。
语来灯焰短,嘒唳发高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天入寺后,来到一处可见湖景的窗前,感受着自然界的变化和自己的心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秋风新菡萏,暮雨老菰蒲" 这两句写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象,菡萏(莲藕)和菰蒲(一种水生植物)都在秋季有着不同的变化,这里通过它们的新旧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轮回。
"任听浮生速,能消默坐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的感慨,以及通过静坐冥思来超脱尘世烦恼的心境。这里的“浮生”指的是人们在世间的短暂生活,“默坐”则是诗人采取的一种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语来灯焰短,嘒唳发高梧" 最后两句通过对话语和灯火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和氛围感。夜幕降临,灯光摇曳,加上诗人与友人的低声交流,更添了一份凄清和哲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万壑云霞影,千年松桧声。
如何教下士,容易信长生。月共虚无白,香和沆?清。
闲寻古廊画,记得列仙名。
山下人来说,多时不下山。
是应终未是,闲得且须闲。
海面云归窦,猿边月上关。
寻思乱峰顶,空送衲僧还。
梦绕嵯峨里,神疏骨亦寒。
觉来谁共说,壁上自图看。
古翠松藏寺,春红杏湿坛。
归心几时遂,日向渐衰残。
自归城里寺,长忆宿山门。
终夜冥心客,诸峰叫月猿。
岚光生眼力,泉滴爽吟魂。
只待游方遍,还来埽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