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冈访武侯草芦

水脉起嵩少,蜿蜒西地驰。

崖断载奔马,龙头覆压之。

武侯本流寓,相地惬所宜。

躬耕置理乱,长谢与世辞。

其时天下才,魏得什八九。

吴亦大有人,抗衡画江守。

帝胄无尺土,又无开济手。

跃马避险艰,拊髀叹衰朽。

轩轩三顾馀,一龙为我有。

出处关际会,汉厦扶将倾。

世尽昧大义,卓哉赵顺平。

后世短将略,据蜀宜敛兵。

惟顾付托重,敢忘白帝城。

伯仲见伊吕,杜陵实公评。

窃比于管乐,谦词惧过情。

草芦今安在,凭轼兴不浅。

庙势拱荆樊,泉神达汉沔。

入夜闻兵声,馨香胪祀典。

歌罢神弦曲,风云莽舒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的追思与敬仰之情。诗中以“水脉起嵩少,蜿蜒西地驰”开篇,借水流比喻历史的长河,引出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崖断载奔马,龙头覆压之”运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诸葛亮如龙般卓越的才能和影响力。接着,“武侯本流寓,相地惬所宜”,点明诸葛亮虽出身寒微,却能因地制宜,展现其非凡的政治眼光和战略智慧。

“躬耕置理乱,长谢与世辞”赞颂了诸葛亮在乱世中隐居耕作,但心系国家,最终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汉室。诗中提到“其时天下才,魏得什八九。吴亦大有人,抗衡画江守”,强调了诸葛亮在三国鼎立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帝胄无尺土,又无开济手。跃马避险艰,拊髀叹衰朽”则表达了对其他诸侯国君的无奈与感慨,反衬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忠诚。诗中提到“轩轩三顾馀,一龙为我有”,再次强调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信任。

“出处关际会,汉厦扶将倾。世尽昧大义,卓哉赵顺平。后世短将略,据蜀宜敛兵。惟顾付托重,敢忘白帝城”部分,进一步阐述了诸葛亮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诗中提到“伯仲见伊吕,杜陵实公评。窃比于管乐,谦词惧过情”,将诸葛亮与古代贤臣伊尹、吕尚及杜甫相提并论,体现了对其高超才能和高尚品德的赞誉。

最后,“草芦今安在,凭轼兴不浅。庙势拱荆樊,泉神达汉沔。入夜闻兵声,馨香胪祀典。歌罢神弦曲,风云莽舒卷”描绘了对诸葛亮遗迹的追忆与祭拜,以及对其精神的传承与怀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樊城感左宁南事

百里长沟一夜成,左家从此不能兵。

山河运尽英雄老,侯伯封高盗贼轻。

旗脚星移无定所,马啼雷动只虚声。

樊城旧是屯营地,满目颓云暮气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孱陵吊孙夫人

紫髯将军都建业,西吞巴蜀东吴越。

长江南北画鸿沟,要与曹瞒分汉室。

区区鼎峙非其志,左公可以恩义结。

筮得归妹昏媾之,天下英雄多好色。

妹也女中一人杰,待婢明妆剑环列。

月下玉人谁复佳,凛凛戎机临虎穴。

荆州借得作汤沐,割据幡然帝号窃。

中宫正位吴夫人,妹乃徘徊中断绝。

阿兄误我母则亡,刘郎薄幸心如铁。

孱陵别筑卫以兵,兵败猇亭人不活。

从此游魂无所归,泪洒湘妃斑竹裂。

神弦鼓曲沉红丝,谁赴蟂矶寒食节。

遗庙宵来风雨多,明珠步障声萧瑟。

形式: 古风

游武陵溪书桃花源记后

四围环绕天如瓮,红霞织锦花无缝。

船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

秦人避乱晋谈元,与楚好鬼相牵连。

陶公假托出世想,毛女附会升天缘。

兹来亦是桃花渡,桃花未开杏花暮。

杏花也复可怜人,何必桃花问前度。

渔弟渔兄不知数,满前指点安得误。

峰回谷转水琮潺,到眼濛濛隔烟雾。

倦游人自不寻源,琴弹归去来兮赋。

三十五天悬道书,何人敢犯龙威怒。

藉口重来津已迷,阮刘惆怅天台路。

东风遮住洞中春,岁岁桃花笑煞人。

形式: 古风

新息侯庙

遗民立庙俯江隈,万里功成得祸胎。

人惜明珠填谤箧,天留铜柱配云台。

据鞍垂老不须讳,穿穴避炎良可哀。

身后妻孥泪无限,蛮乡藁葬几时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