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渡江至和州的秋日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首句“风急渔邱渡”,点明了渡口的动态氛围,秋风急促,渔舟渡过,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水乡风情。接着,“秋深亚父城”一句,将视线引向远方,亚父城在深秋时节显得格外沉静,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芦洲开小市,沙堰数归程”两句,诗人通过芦苇洲上的小集市和沙堰旁的归途景象,展现了渡江后和州地区的市井生活,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不失宁静之美。而“地据乌江险,山连牛渚平”则进一步描绘了和州的地势特点,乌江之险峻与牛渚山之平坦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也暗示了和州的地理位置对于过往船只的重要性。
最后,“丰年无寇盗,重赖长官清”表达了对和州当地治理的赞许,强调了官员清廉对于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对社会和谐与官员勤政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和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