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王学浩的《夜起》表达了深沉的亲情感慨。首句“眼前有著尽天亲”描绘出眼前亲人众多,如同天伦之乐,然而接下来的“为子无时已缺伦”则揭示了作为子女的无奈,因为忙碌或别离,时常感到无法充分履行孝道。诗人通过“丰祭岂能胜薄养,寸心那得报三春”表达出对厚养薄葬的反思,认为即使祭祀再丰富,也比不上日常的关爱与陪伴,而寸草之心又怎能报答父母如春天般的养育之恩。
“当年陟屺嗟游子”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离家远行,对游子的思乡之情深感同情;“此日题书署老人”则感叹如今自己已步入老年,只能通过写信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最后两句“屈指此身多歉事,每怀明发涕沾巾”直抒胸臆,诗人自责生活中有许多遗憾,每当想到这些,不禁在黎明时分泪湿衣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深眷恋,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未能尽孝的遗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