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东坡移居八首(其四)

旧隐嵩山阳,笋蕨丰馈饷。

新斋淅江曲,山水穷放浪。

乾坤两茅舍,气压华屋上。

一从陵谷变,归顾无复望。

渔樵忆往还,风土梦间旷。

恍如悟前身,姓改心不忘。

去年住佛屋,尽室寄寻丈。

今年僦民居,卧榻碍盆盎。

静言寻祸本,正坐一出妄。

青山不能隐,俯首入羁鞅。

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

空悲龙髯绝,永负鱼腹葬。

置锥良有馀,终身志悲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创作的《学东坡移居八首》中的第四首,通过对比旧居与新居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旧隐嵩山阳,笋蕨丰馈饷”,描绘了诗人过去在嵩山之阳的生活,那里物产丰富,笋蕨丰盛,馈赠不断,充满了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富足。

接着,“新斋淅江曲,山水穷放浪”转而描述了诗人迁居后的环境,新居位于淅江之曲,山水环绕,自由放纵,似乎象征着新的生活开始,充满了自由与放纵的气息。

“乾坤两茅舍,气压华屋上”一句,将新旧居所进行对比,虽是简陋的茅舍,却能压倒豪华的房屋,强调了精神世界的高洁与满足。

“一从陵谷变,归顾无复望”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易老,过去的归宿已不可回望,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渔樵忆往还,风土梦间旷”则通过回忆过去的渔樵生活,表达了对过往简单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

“恍如悟前身,姓改心不忘”暗示诗人可能经历了某种心灵的觉醒,虽然姓名改变,但内心深处的记忆与情感无法忘怀。

“去年住佛屋,尽室寄寻丈”与“今年僦民居,卧榻碍盆盎”对比,展现了诗人生活条件的变化,去年虽住在佛屋,但空间狭小,今年虽租借民房,但家具拥挤,生活空间的缩小与物质条件的限制成为诗人反思的主题。

“静言寻祸本,正坐一出妄”指出诗人反思生活困境的根源,认为是由于一次错误的决定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青山不能隐,俯首入羁鞅”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青山之中,也无法逃避世俗的束缚,形象地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借用比喻,说明即使生活陷入困境,外表依然坚强,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空悲龙髯绝,永负鱼腹葬”表达了对失去某种珍贵事物的遗憾与悲伤,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最后,“置锥良有余,终身志悲怆”总结了诗人对于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内心的悲痛,尽管在物质上尚有余地,但内心的悲痛却难以消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元好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五)

国史经丧乱,天幸有所归。

但恨后十年,时事无人知。

兴废属之天,事岂尽乖违。

传闻入雠敌,秖以兴骂讥。

老臣与存亡,高贤死兵饥。

身死名亦灭,义士为伤悲。

哀哀淮西城,万夫甘伏尸。

田横巨擘耳,犹为谈者资。

我作南冠录,一语不敢私。

稗官杂家流,国风贱妇诗。

成书有作者,起本良在兹。

朝我何所营,暮我何所思。

胸中有茹噎,欲得快吐之。

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髭。

造物留此笔,吾贫复何辞。

形式: 古风

学东坡移居八首(其六)

此州多寓士,论年悉肩随。

风波同一舟,奚必骨肉为。

倪家莲花白,每酿必见贻。

季昌妙琴事,足以相娱嬉。

郭侯家多书,篇帙得遍窥。

赵子笃于学,间以问所疑。

王生旧邻舍,穷达心不移。

千里访存殁,十口分寒饥。

独有仲通甫,天马不可羁。

直以论诗文,稍稍窥藩篱。

永怀王与李,朔漠行当归。

书来闻吉语,报我脱絷维。

惭非一狐腋,不直五羖皮。

我作野史亭,日与诸君期。

相从一笑乐,来事无庸知。

形式: 古风

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

亭亭祠宫桧,郁郁上云雨。

扶持几来年,造物心独苦。

青馀玉川润,根入铁岸古。

虽含栋梁姿,斤斧安得取。

沇洑地中久,骇浪思一鼓。

天柱屹不移,水国奠平土。

乾坤此神物,甲乙存世谱。

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

秦松徒自污,蜀柏聊共数。

会待十抱成,兹焉重摩拊。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别李周卿二首(其一)

行路涩于棘,单车望千山。

歌君归云曲,清涕留馀潸。

六年河朔州,动辄得谤讪。

惟君笃高义,日来款柴关。

古交松柏心,今交桃李颜。

古人去不返,古道挽不还。

相思一尊酒,幽恨寄山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