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禅居紫阁阴,欲去问安心。
野岸随流曲,山门隐树深。
千灯燃雨塔,一磬出风林。
想见跏趺处,云多不可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寄熹公》,以禅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僧人熹公的深深敬仰和对禅修生活的想象。首句“禅居紫阁阴”描绘了熹公在深邃的紫阁中静心修行的环境,暗含清幽之意。次句“欲去问安心”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向往,想要向熹公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第三句“野岸随流曲”通过自然景象,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曲折与顺应自然,体现了佛教的随缘观念。第四句“山门隐树深”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僻静与深远,强化了禅修的隐逸氛围。
第五、六句“千灯燃雨塔,一磬出风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夜晚寺庙中雨打灯塔的寂静画面和山风中悠扬的磬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境。
最后两句“想见跏趺处,云多不可寻”,诗人想象熹公打坐冥思的场景,云雾缭绕,难以寻觅,象征着禅定的境界超越世俗,难以言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居生活的景象,寓含了对禅修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南归犹落魄,北上已蹉跎。
草草官亭酒,劳劳客路歌。
亲知今日少,山水故乡多。
匕首空留在,酬恩竟若何?
青山隔苑桥,改邑去非遥。
官食新添俸,民传旧布条。
稻花迎午放,荷叶待秋凋。
寂寞长洲路,空闻五瑀谣。
君来同客馆,把酒夜相看。
动是经年别,能辞尽夕欢。
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
世路今如此,悬知后会难。
黄茅连雾雨,此地久荒凉。
月出嵎夷迩,江通渤澥长。
改官非谪宦,到邑是还乡。
海上遥闻说,归人已裹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