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朱子厚九月十一日见寄三首(其一)

三载干戈隔胜游,江山依旧郁相缪。

蛩吟砌壁莓苔古,雁落汀沙草木秋。

画角飘江犹北固,白云飞岫认东瓯。

凭高望远心如醉,风岸乌巾雪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江山依旧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首联“三载干戈隔胜游,江山依旧郁相缪”开篇即点明了背景,战争虽然隔绝了往日的游览,但江山仍旧保持着它独有的风貌,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永恒。

颔联“蛩吟砌壁莓苔古,雁落汀沙草木秋”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蟋蟀在古老的墙壁上鸣叫,大雁落在湿润的沙滩上,草木也已换上了秋色。这两句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季节更替的自然律动。

颈联“画角飘江犹北固,白云飞岫认东瓯”则将视角转向了江面和山峦,远处的北固山传来悠扬的号角声,仿佛穿越了时空,而东瓯的山峰上白云缭绕,如同仙境一般。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

尾联“凭高望远心如醉,风岸乌巾雪满头”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时的感慨。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的心境似乎也随着自然的壮丽而变得陶醉,而“风岸乌巾雪满头”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诗人的年华老去,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的巧妙安排,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次韵朱子厚九月十一日见寄三首(其二)

凄凉风雨暗山薇,梦里归与迄未归。

礼乐不存三代远,江山如故六朝非。

读书老去翻成癖,煮字从来不救饥。

短褐长镵真活计,载芟何日咏春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朱子厚九月十一日见寄三首(其三)

冷雨凄风万木飞,年来世事不胜悲。

青山白水新安道,云梦绿林夔府诗。

耆旧飘零今有几,乾坤翻覆政缘谁。

鬓丝一夜三千丈,甚矣吾衰如此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登六和塔

僧舍倚松北,浮图界竹西。

江通严濑远,云压越山低。

槐里三原隔,襄城七圣迷。

临风悲往事,月落冻乌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客中别友

语别莫匆匆,情怀彼此同。

山川秋色里,风雨客愁中。

故国俱离黍,劳生共转蓬。

鼓鼙声一概,何处是辽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