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昔》是宋代诗人张侃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先君年壮日,邂逅郑当时”,诗人回忆起父亲年轻时与郑当时相遇的情景,这里“先君”指的是已故的父亲,“郑当时”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物或时代,通过这一句,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接着“把酒对今月,弹琴论古诗”,诗人以酒助兴,对着当月饮酒,同时弹琴并讨论古代的诗歌,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文人的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今月”与“古诗”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眼前多俗韵,徽外少人知”,这句诗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诗人感叹于周围充斥着世俗的韵味,而真正高雅的艺术或思想往往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或欣赏。这里的“徽”可能指的是琴弦,象征着艺术或高尚的思想,而“俗韵”则代表了世俗的品味。
最后“除却瑶山老,无繇访断碑”,“瑶山老”可能是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而“断碑”则是指历史的痕迹或遗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那位老者,以便从他那里了解历史和文化,但似乎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了,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对传统知识传承断裂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传承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