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至日》由清代诗人杨宾所作,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与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家庭团聚与温暖的渴望。
首联“今年学礼过庭闱,此日相看静掩扉”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于冬至这天,在家中与家人共度,静谧而温馨的场景中,透露出一种仪式感和家庭的和谐氛围。
颔联“风俗穷荒何处好,飘零尽室几时归”则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偏远之地,冬至的习俗或许不如繁华都市那般丰富多彩,但对家人的思念却如同冬日的寒冷一般,深深刻在心中。诗人借问“何时归”,表达了对回归故乡的渴望。
颈联“曾无梅蕊春前放,谩说葭灰夜半飞”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冬至与春天的景象相对比。梅花在春前绽放是自然界的美好,而冬至时节,诗人却只能看到“冰花堆雪窖”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生活的不易。同时,“谩说”一词表达了对虚妄之言的讽刺,强调了现实与期待之间的落差。
尾联“还添弱线补寒衣”则是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关怀。在寒冷的冬日,为家人缝制衣物,不仅体现了亲情的温暖,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冬至这一特定节日,展现了诗人对家庭、自然、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琐事的细致观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