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声前一句,不封不树。坐断舌头,如何通吐。
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师范所作的偈颂,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禅意。首句“声前一句,不封不树”,暗示了超越言语表达的境界,强调的是心性的直接领悟,而非依赖于言辞的束缚或象征的比喻。次句“坐断舌头,如何通吐”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形象地说出修行者追求的是内心的寂静与空灵,不再受限于言语表达。
后两句“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看似叙事,实则寓含禅意。天台和径山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僧人来去其中,可能象征着修行者的游历与归宿,也暗指佛法的流传与个人的修行路径。这两句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禅者行迹图,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简单描述,传达了禅宗关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体现了禅宗诗歌的意境深远和语言的凝练。
不详
声前句,量外机。明历历,峭巍巍。
举者既少,见者亦稀。
抖擞多年穿破衲,褴毵一半逐云飞。
本色行脚人,须具行脚眼。
千个与万个,多是空檐版。
一冬二冬,你侬我侬。暗中偷笑,当面脱空。
虽是寻常茶饭,谁知米里有虫。
岂不见南泉道夜来好风,吹折门前一枝松。
八月十五,月圆当户。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取个眼兮耳必聋,舍个耳兮目必瞽。
君不见老长沙弄爪牙,一踏踏倒小释迦。
将谓是个老大虫,元来却是一只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