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红栏六曲压银河,瑞雾霏霏湿翠罗。

明月不知沧海暮,九疑山下白云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世界。

“红栏六曲压银河”,开篇即以“红栏”与“银河”相映成趣,红栏如带,蜿蜒曲折,仿佛是连接人间与天界的桥梁,而银河则在夜空中流淌,两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神秘的氛围。“压”字生动地表现了红栏与银河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暗示着一种力量感和压迫感。

“瑞雾霏霏湿翠罗”,接着描绘了一片轻柔的雾气,如同仙境中的祥云,弥漫在翠绿的罗纱之上。这里的“瑞雾”不仅指自然界的雾气,更蕴含着吉祥、祥瑞之意,与“湿翠罗”相呼应,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湿润的美感。翠绿的罗纱在这里被赋予了生命,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织品,被雾气轻轻覆盖,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

“明月不知沧海暮”,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明亮的月光与深邃的沧海相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广阔。明月似乎对大海的黄昏毫不知情,它依然高悬于天空,照亮着大地,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空间以及宇宙奥秘的思考。

“九疑山下白云多”,最后以九疑山为背景,描绘了山脚下飘渺的白云。九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座名山,此处用以象征神秘、遥远的地方。白云的多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白云仿佛是连接现实与幻想的桥梁,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哲思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10)

李淑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思

翡翠帘疏不蔽风,新凉初透碧纱栊。

涓涓玉露团团月,说尽秋情草下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秋恨

缝纱遥隔夜灯红,梦觉罗衾一半空。

霜冷玉笼鹦鹉语,满阶梧叶落西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咏雪次韵

闭户何妨高卧客,牛衣垂泪未归身。

云深山径飘如席,风卷长空聚若尘。

渚白非沙欺落雁,窗明忽晓劫愁人。

江南此日梅应发,傍水连天几树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杨柳词(其一)

青楼西畔絮飞扬,烟锁柔条拂槛长。

何处少年鞭白马,绿阴来系紫游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