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

碧溪流水泛桃花,树绕天台迥不赊。

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

此地不知何处去,暂留琼佩卧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清澈的小溪中漂浮着桃花,环绕着天台,景色遥远而开阔。
洞穴内没有尘埃,如同仙境般洁净,欢迎游人来访,人间也有路径通往仙家之地。
鸡鸣犬吠声声,显示出附近的三座山峦临近,静谧的草丛与祥云下的小径蜿蜒曲折。
在这神秘之地,不知通往何方,我暂时停留,佩戴着美玉,沉浸在烟霞之中。

注释

碧溪:清澈的小溪。
流水:流动的水。
泛桃花:漂浮着桃花。
树绕天台:树木围绕着天台。
迥不赊:景色开阔。
洞里无尘:洞穴内没有尘埃。
通客境:欢迎游人来访。
人间有路:人间也有路径。
入仙家:通往仙家之地。
鸡鸣犬吠:鸡叫狗吠声。
三山近:附近的三座山。
草静云和:静谧的草丛与祥云。
一径斜:小径蜿蜒。
此地不知何处去:不知道这地方要去哪里。
暂留:暂时停留。
琼佩:美玉装饰。
卧烟霞:沉浸在烟霞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开篇“碧溪流水泛桃花,树绕天台迥不赊”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幽而又神秘的地方,这里的溪水清澈,桃花飘香,树木环绕,营造出一片宁静而不凡的氛围。"迥不赊"则是对这片仙境的构造之复杂精细给予了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个地方的超凡脱俗。洞穴清净,没有尘埃,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同时又是连接现实世界和神秘仙境的通道。这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美景,更是在表达诗人对超越凡尘、追求精神升华的向往。

“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两句,则是对这个仙境中声音和光影的细致刻画。鸡鸣犬吠的声音虽然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在这里却与远处的三山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而“草静云和一径斜”则是对光线与自然景物之间柔和交融的一种描写。

最终,“此地不知何处去,暂留琼佩卧烟霞”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仙境的迷恋,以及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愿望。这里的“此地”虽未明言,但已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特质。而“暂留琼佩卧烟霞”,则是对诗人停留在这个仙境中的情感宣泄,他希望能够长时间留在这片精神的安居之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景物描写和深远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宁静而神秘的天台世界。

收录诗词(69)

牟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东汉官员。学问渊博,初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学生数百人,在乡里很有名。后举茂才,任丰县县令。在任三年,政绩为州郡第一。后入朝任职,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司空、太尉等。在职尽责,很有能力,受到百官敬畏、皇帝称颂。建初四年(公元79年),去世。著有《牟子》二卷

  • 字:子优
  • 籍贯:北海安丘
  • 生卒年:?―公元79年3月26日

相关古诗词

水西草堂

萝径萧然曲业存,闲云流水四无邻。

身留白屋潜踪迹,门□□吟学隐沦。

吟对琴尊江上月,笑看花木镜中春。

遗书自有亲□处,何必驱驰扰世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写意二首(其一)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写意二首(其二)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

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和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司马迁墓

落落长才负不羁,中原回首益堪悲。

英雄此日谁能荐,声价当时众所推。

一代高风留异国,百年遗迹剩残碑。

经过词客空惆怅,落日寒烟赋黍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