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爱筠翁七十

我癸石莲凿天巧,恨少筼筜看一饱。

曾乞名园竹数枝,陡觉寒声梦争搅。

当时传竹未传法,至今清影来稍稍。

爱筠老翁法最奇,种竹择根不择枝。

忘鱼久缩钓竿手,采蕨常违烧笋时。

夕雷忽报春工起,龙跋犊角互撑抵。

閒庭夜起月娟娟,密户朝开风筛筛。

年才七十竹满山,吠犬篝灯山竹间。

虚心相对还相似,更觉柴门幽且閒。

郎君搦管识奇字,仲氏吹篪多好颜。

青青叶色深杯见,自笑皮冠身未贱。

桃李秾华欺岁寒,何处物情无改变。

两年石莲秋草深,未见翁面知翁心。

吾家名士多汗简,况有琳琅湘水吟。

常疑葛陂化龙事,奇物与人两不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竹园中老翁的深情赞美和对竹子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美丽景象,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宁静与和谐。诗中提到的“癸石莲凿天巧”可能是指竹子生长的自然之美,而“恨少筼筜看一饱”则表达了对竹子的渴望与喜爱。通过描述竹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如春雷唤醒生机,夜晚月光下的静谧,以及清晨风中的摇曳,诗人展现了竹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诗中还提到了老翁与竹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他选择根而非枝来种植竹子,体现了对竹子内在品质的重视。老翁的生活方式与竹子紧密相连,无论是钓鱼还是采蕨,都与竹子息息相关。诗中还提到了老翁的年龄(七十岁),以及他与竹子相伴的岁月,这不仅表现了他对竹子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最后,诗中提到了老翁的后辈们(郎君、仲氏)对竹子的欣赏和赞美,以及他们与竹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中还以桃李的繁华来对比竹子的坚韧不屈,强调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都能保持其本色不变的品质。整个诗篇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竹子及其象征意义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望匡庐

去年逃暑寻瀑布,嵓崖带雨迷归路。

暂向禅房解客衣,石坛犹记莓苔处。

扁舟此日下浔阳,天际孤帆一雁翔。

却望千峰烟云里,白云明灭閒青苍。

形式: 古风

王台洲六十

乡里名家传不偶,五塘之王旧希有。

金马门前几赐恩,青骢道上争回首。

持衡东鲁豸衣鲜,竞道提刑属少年。

故乡归来开里第,绮窗处处临清泉。

贤孙屋傍白云曲,曾是当筵梧与竹。

传来满口伏生书,分与邻人原宪粟。

槐堂往日曾留记,兰亭何处无高士。

暮春三月麦垄黄,酌酒邀宾不作意。

六十头颅发未华,几经世事如抟沙。

静对长林落松子,閒看流水出桃花。

驻颜更得山中药,闻歌为和南飞鹤。

世代衣冠往复来,君有诸郎富文学。

形式: 古风

避水吟

玄冥太阴恣出入,烛龙走匿羲和泣。

岂无?蝀与招摇,束缚尽被丰隆役。

病夫朝来睡正牢,只厌檐溜声嘈嘈。

不知阳侯潜入户,一夜阶戺生烟涛。

长须袒跣呼避水,败屋颓垣声满耳。

漂杵浮罂不解收,独上高楼抱经史。

三老船头恣笑谑,堂上上船堂下泊。

晶荧浩淼镜光寒,洞庭彭蠡风初落。

海门潮满静不流,浸淫驾陆远沈丘。

四野浮云接天际,千峰尽没垂云头。

昼树蝮蛇留不惧,夜窗蝼蝈鸣如诉。

虚槛真同蜃气浮,曲房常恐鲛人住。

岂须岁月更沧桑,昨日我闼今八荒。

连年版筑成底事,自古岩穴堪深藏。

一身利害不足计,变故频仍自何至。

深林僻野愁且多,傍泽临渊可奈何。

扣舷极目悲复歌,世无禹稷将如何。

形式: 古风

寄殷虚白

我遇銮江髭未生,君年长我才二龄。

春风桃李各明媚,繁华那解伤凋零。

一回相见色渐槁,我今已是秋蓬草。

纵有馀閒作远书,临缄怀抱嗟潦倒。

忆君曾为博士员,执经几向文宫前。

忽然不乐事佔毕,解却青山多醉眠。

人生岂直求温饱,古人意气凌穹昊。

富贵由来带险巇,江山何处无文藻。

计年君已五十强,我卧田园十九霜。

江南江北人千里,雁去雁来天一方。

今年忽睹阿兄面,对饮思君君不见。

临行漫写思君辞,何日握手如平时。

迢迢江水去不住,早晚音书双鲤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