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斋居夜坐》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小斋中,诗人在孤独中度过的情景。首句“小斋人静后”点出时间与环境,夜晚来临,斋室寂静无声。接着,“独坐夜迢迢”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心境,漫长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林外砧方急”通过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暗示季节更迭,秋意渐浓,也增添了寂寥之感。诗人借酒浇愁,“灯前酒欲消”,然而酒精并不能完全驱散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砌蛩悲露切,岭雁阻天遥”两句,以虫鸣和雁南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露水打湿落叶,雁阵消失在远方的天际,象征着诗人与外界的隔绝。
最后,“空抱烟霞癖,无能远市朝”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他向往自然的宁静和隐逸生活,不愿涉足尘世的喧嚣。“空抱”二字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斋居夜坐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孤寂落寞,又有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