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夕阳欲下少行人,绿遍苔茵路不分。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间傍晚景象。"夕阳欲下少行人",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夕阳西下时分,道路上行人稀疏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寂静与孤独感。接着,"绿遍苔茵路不分",通过绿色的苔藓覆盖路面,暗示了路径隐没在青苔之中,增添了神秘和深邃的意味。
"修竹万竿松影乱",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成片的修长竹子与纷乱摇曳的松树影子,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画面,仿佛竹林与松影在风中交织,生动活泼。最后,"山风吹作满窗云"以夸张的手法,将山风带来的效果比喻为满窗的云雾,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幻莫测,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思绪飘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通过夕阳、行人、竹林、松影和山风等元素,构建了一幅静中有动、寂中有声的山间画卷,展现了元代诗人萨都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不详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淮时。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自是麒麟种,卑栖又几年。
故庐南雪下,短褐北风前。
岁暮山林瘦,天高雨露偏。
惟应丈夫志,未受故人怜。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