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熙春亭

熙春亭建为民安,要识熙熙本不难。

一日但能先克复,百年虽久亦胜残。

满城和气薰天地,终岁长春忘暑寒。

斯道古今无异路,独题待与后贤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熙春亭建造为了百姓安宁,理解熙春的真谛其实并不难。
只要有一天能率先恢复和谐,即使百年漫长也能战胜困厄。
全城弥漫着和睦的气息,整年都感觉不到冬寒夏热。
这个道理自古至今不变,我独自题写此诗,期待后世贤人品鉴。

注释

熙春亭:一座为民生安定而建的亭子。
民安:百姓的安宁。
熙熙:形容繁荣和谐。
克复:恢复、克服。
百年:很长的时间。
胜残:战胜困苦残局。
和气:和睦的气息。
长春:长存的春天。
暑寒:酷暑严寒。
斯道:这个道理。
古今:从古至今。
异路:不同的道路。
独题:独自题写。
后贤:后世有才德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状态,熙春亭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着民众的安宁和幸福。"熙熙"二字传达出一种和谐与繁荣的景象,而"本不难"则表明这种状态并非遥不可及。

诗人通过"一日但能先克复"表达了急切希望能够早日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心情。尽管百年可能过于漫长,但只要能够达到,最终仍然是值得的。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积极态度,也反映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满城和气薰天地,终岁长春忘暑寒"则进一步描绘了在理想状态下的景象。这里的"满城和气"指的是一种祥和平静的氛围,这种氛围渗透于整个社会;"薰天地"则是这种和谐气息影响到自然界的形容;而"终岁长春忘暑寒"则是对这一理想状态下时间感知的美好描述,似乎季节的变化也不再带来寒冷与酷热。

最后两句"斯道古今无异路,独题待与后贤看"表达了诗人认为这种追求和谐社会的道路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并且期待着有识之士能够共同见证这一美好蓝图的实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实现这一生活方式的坚定信念。它通过熙春亭这个具体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

张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孤高齐帝右,潇洒晋亭峰。

形式: 押[冬]韵

挽赵秋晓(其三)

羁贯分灯读,论交若弟兄。

羡君先得隽,嗟我老无成。

几载同忧患,终年隔死生。

梦中犹历历,笑语若生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赵秋晓(其二)

自古名而寿,宗臣罕有之。

尝陵终落魄,贺白不期颐。

天涸璇源派,霜摧玉树枝。

游魂归故国,忍见黍离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赵秋晓(其一)

儒风凋落尽,生意仅如丝。

一自先生死,深为吾道悲。

颓波谁砥柱,善类孰纲维。

有子森如玉,斯文想未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