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名以象或以形,不闻山以楼为名。
楼或在山山得名,斯何为以梳妆称。
山头众峰呈象巧,奁匣窗台启清晓。
方疑布盝圆镜磨,钗股牙梳横列好。
山前一峰尤争妍,长肩秀削姑射仙。
得非神女行云偶过此,抑或望夫来登久不还。
寻碑剥藓空山空,凿斧岂有神鬼工。
因象为名本形似,循名责实其安庸。
世间名实类如此,耳食目论真儿童。
这首清代诗人姜贻绩的《梳妆楼》描绘了一座以其独特形状而得名的山楼。诗中以梳妆为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形态:众峰如奁匣窗台,清晓时分显得格外精致,仿佛精心打磨的布盝圆镜和排列整齐的钗股牙梳。诗人特别提到了山中的一峰,形容其如姑射仙的秀美身姿,暗示可能有神话传说或深情故事与之相关。
诗人质疑山楼之名源于自然形状的巧合,而非人为雕琢,指出山上的碑文剥落,似乎难以想象是人力所为,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进一步阐述,世间事物往往名不符实,人们容易受表面现象影响,如同孩童般轻信耳闻目睹,缺乏深入理解和判断。整首诗通过山楼的命名和景色,寓言了对名实关系的思考。
不详
雄关古北从来险,此日经临转觉平。
竿涧盘旋乘月过,鱼沟曲折溯风行。
隔山老树连云暗,满涧春冰带水鸣。
回首从官皆下马,笑他输与瘦书生。
石磴连云上,烟岚几丈疑。
山深多好树,地僻有灵芝。
果熟猿先摘,花开蝶未知。
老僧无个事,勤护海棠枝。
高阁巍峨少皞宫,仰瞻咫尺逼苍穹。
莲开玉井云收白,掌拓天门日映红。
突兀三峰凌斗极,浑沦一气满关中。
攀援自有钩梯在,骨乏希夷漫御风。
凉飙发中夜,残月照庭柯。
境僻清欢足,宵寒浊酒多。
醉怜花影瘦,愁听雁声过。
忽忆伊人别,相思起浩歌。